黑龙江分社财经企业
首页财经企业
身在嵯岗学嵯岗
2022年09月30日 10:24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30日电(徐鑫)9月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嵯岗站内的水塔另一侧,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工务段嵯岗维修工区工长袁运强正一手拿着水平尺,俯下身子,常年的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不用水平尺测量,只是通过观察钢轨的光带也能判断出哪里的钢轨有高低、水平、三角坑等结构性病害。“还行,这里状态挺好!一会你们几个跟我去看看道岔状态怎么样了。”袁运强满意地说。

  嵯岗精神是全路艰苦奋斗的一面红旗,20世纪50年代,原嵯岗铁路给水所工长吕长松提出“不向国家要一块煤”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编制柳条筐,从蒸汽机车的炉灰里挑拣煤核烧锅炉,保证机车的正常供水,多年来为国家节约原煤上万吨。

  袁运强从小就受到全国劳动模范吕长松精神的熏陶,工作30年的他,在“嵯岗精神”指引下,袁运强和他的工友们用铁路工人特有的朴实与毅力,尽心尽力干好每一项工作,守卫着滨洲铁路的安全畅通。

  嵯岗站的道岔在之前一段时期内有惯性晃车的现象,袁运强带领着他的伙伴们,通过现场检查线路、观察通过列车状态、分析轨检车振幅、结合添乘数据等方式,终于找到了病因,他们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道岔病害整治法”,通过组织工区队伍对道岔轮廓进行全面打磨,对岔区内超限进行集中消除,现如今,工区管内道岔设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呜!”随着一声列车鸣笛,一列中欧班列从站2线平稳驶过,那是昨天他们刚刚维修过的线路,目送着中欧班列远远驶过,袁运强嘴角微微上扬,脸上露出了一抹也许他自己都从来没有察觉到过的微笑。

  吃过中午饭,袁运强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里又忙活了起来,他带着护目镜,用切割机切着一把“掉齿儿”的叉子。“别看这个叉子坏了,在我看来也是宝贝,把剩下的几个齿儿切割下来备用,把叉子把锯断了可以当锤子把。”袁运强一边操作着滋滋冒着火星的机器,一边介绍道。

  这个工作室的前身就是工区平时用来修理机具的维修间,每天下班后,袁运强都要到这里转转,锹把短了做锤把,叉子断了焊了又焊。他常说:“勤俭节约是嵯岗工区的传家宝,无论科技再怎么进步、时代如何变迁,厉行节约都不能忘掉。”他还常常引导年轻职工要身在嵯岗学嵯岗,从一张纸、一度电、一块胶垫、一个螺帽做起,“扬节约之风,弃浪费之弊”。在嵯岗工区的维修作业现场,每个人都会将零配件随手回收,工、机具轻拿轻放、防止磕碰损坏,在他的带领下,工区职工们节支降耗、勤俭节约的意识已然成风。

  嵯岗工区所辖线路处于草原沙化泛滥区域,春秋两季黄沙遮日、昏天暗地,黄沙淹埋线路是经常的事情。别小看这黄沙,若造成拱道改变线路几何尺寸,可是威胁着滨洲铁路线的安全和畅通。治好“道岔病害”的袁运强,又将整治“沙害”做为攻坚的重点。他带领大家“扎根沙丘保安全”,以沙害最为严重的滨洲线869公里0米至870公里300米区段为重点,不分早晚、连续养护维修。经过不断摸索,发现在迎风口处的沙丘,用打苇格子护草固沙效果显著。于是,他组织职工去河套割来苇子,在沙丘上打了苇格子2千多平方米,用大面积苇格遏制了沙害漫延,有效地消除了线路安全隐患。由于人力物力投入少,固沙效果明显,嵯岗线路工区防沙经验法更是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重视和推广。(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