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13日电(王玉 李皎伦)凌晨0时12分,“哈医大一院急诊室吗?我是120, —车祸患者 15分钟到,请接应。”凌晨0时15分,“产妇破水了,腹痛难忍10分钟到。”凌晨0时20分,“一57岁女患心前区剧痛5分钟到。”
这是哈医大一院急诊室凌晨接到的电话此起彼伏。在这里生死时速总是在上演,在这里与死神搏斗每分每秒,在这里护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与生命竞速的人。
2022年3月份新一轮的新冠疫情悄然在哈尔滨出现,哈医大一院急诊室的病患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一些危重症患者骤然增加,给本就异常繁忙的急诊室又增加了新的挑战。
护佑人民健康,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
急诊室90后男护士长张鸿翔,从业9年,急诊专业的沃土培养出张鸿翔一身过硬的本领,已经成为新生代急诊室护士长接棒人。张鸿翔说,急诊室是急危重症抢救治疗第一关口,来到这里的患者都是高危人群。几天前,一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家中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生命垂危,“120”一路呼啸直送急诊抢救室,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脉搏细速—— 张鸿翔又开始了一场无声的战斗... 测量生命体征,开放静脉,迅速给药,吸氧,连接心电监测,采集标本,准备设备,安全转运.。。
紧张有序中,患者突然喷吐,呕吐物喷溅在张鸿翔的身上,他并未在意,而是第一时间偏按患者头部,防止误吸,立即清除患者口腔内残余的呕吐物,经过一系列处置,患者稳定了,鸿翔也松弛了紧绷的身体。

从刚入职时的懵懂,跟在前辈身后学习救人,到现在自己成为急诊室当家人,张鸿翔在工作中飞速成长,他说“每一次急救处置,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时,心里会充满成就感,看到家属松了一口气,露出的笑容,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这就是我的价值!”

今年是杨卓参加工作的第13个年头。清晨交班刚刚完毕,一辆120急救车呼啸着开到急诊大门口,与往常不一样停下的120车并未关闭警报,这就意味着这是一名极其危重,需要拼速度的患者。
杨卓立刻开放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接进抢救室。老年男性,无意识,抽搐状态,只有一名年迈的奶奶跟随,奶奶说老伴儿年龄大了吃错了大量降糖药。杨卓和伙伴们分工明确立刻复苏体位,监测生命体征,测量血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高糖,没有核酸也不能等,做好防护,立即为患者插管洗胃。经过半小时的抢救,老人的血糖恢复到了15.3mmol/L,也慢慢的恢复了意识,脱离了生命危险。
5天后的早晨爷爷顺利出院,临走时还不忘带着奶奶来急诊感谢,奶奶哭着说:“小伙子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我这老头子就完了!”杨卓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是干这个的。”
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喂,你好医大一院急诊室!”同往常一样,急诊室护士杨雯接班后,接到门诊内线电话,门诊有一位无家属陪同的男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门诊护士正在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请急诊室帮忙将患者转运至急诊抢救室,得知情况后杨雯立即和支持中心同事推平车跑步赶到现场,为了让患者心脏不停跳,保证有效循环,她在途中持续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到达急诊室后遵医嘱第一时间为患者应用抢救设备及药品,为患者争取了黄金抢时间,并最终挽救了的生命。

虽然早已汗流浃背,但当患者家属赶到急诊室,得知患者已经转危为安,握着杨雯的手,流着眼泪感激,杨雯觉得一切都值得!
急诊人,就是身穿绿色铠甲的战士,争分夺秒,守护每一位患者安全!急诊室护士张雨琦,一名平凡的护理工作者。参加工作9年来一直奋战在急诊临床一线中,每天的工作既紧迫又温暖。一次夜班工作中,他接诊120送至急诊室的老人,老人的陪护是自己同样高龄的老伴,初诊结束后,大娘嘀咕着“孩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这就我们老两口,现在可怎么办啊。”“大娘,没事儿,有我呢,我帮您弄,您就把我当儿子使唤就是啦。”
在顺利的帮助老人办理好住院等事情后,没想到当时简单的行为,让大娘记在心上,几天后正在工作的张雨琦背后突然被轻轻的拍了一下,回头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开心的笑着对他说“小伙子,我们出院啦,谢谢你,你真棒!”

急诊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接诊几百名患者,多数都是急危重症,病情狡黠多变。王宇晴一次夜班中,一个诊断心肌梗死的壮年男性,在胸痛缓解期,犹豫着抗拒介入治疗。王宇晴急的不断给患者分析病情,强调早期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可患者仍然不肯同意。
正在焦急中,固执的患者突然阿斯发作,意识不清,摔倒在床上,情况十万火急!正守候在患者身旁的王宇晴立刻奔跑着,以最快的速度从抢救室推出除颤仪,确认室颤后即刻进行紧急除颤,接续心肺复苏,患者很快恢复窦性心律,大家迅速开展后续救治,最终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家属激动的不断鞠躬感谢。在急诊室,类似这样的抢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急诊人就是警情吹哨人,就是危重患者的守护者,只要穿着绿色工装,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就是不能卸任的使命!

急诊室的工作特别繁忙,不分昼夜。王旭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天从上岗开始,就必须保持时刻专注的工作状态,面对病患及家属,不厌其烦的回答着各种问题,尽一切力量为患者就诊提供帮助。
有一个周末的中午,急诊室里走进来一位老大娘,她拎着一个麻布包,颤颤巍巍的走进急诊室问王旭,“你们科张鸿翔在不在?”
这位身形佝偻,头发花白的老人从自己的麻布包里拿出了一个餐盒,里面盛着一盒热气腾腾的茶叶蛋。
老大娘说,“孩子,这是我在家里煮的茶叶蛋,鸿翔救过我,我顺路来看看他,他不在,看见你们我也就当看见他了,茶叶蛋你们就吃了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听到这句话,王旭的内心却突然间像被什么东西揉搓了一下。送走老大娘,看着她的背影,王旭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急诊人,与时间赛跑的人
“铃~铃~铃~”,一个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的另一头更让人紧张:“由于施工故障,导致道路坍塌,路上有几位行人不幸遇难,消防队员正在积极寻找这几名失联者,请做好急救准备。”接到电话后,滕飞第一反应就是备齐抢救物品,抢救车,按压板,监护仪,除颤器,迅速按抢救站位摆放好。
120来了一个急刹车,急诊科的担架车早已在急诊门外等候多时。附近的居民知晓此次事故,闻风而来看热闹。
“大家快点闪开”,一声疾呼,人群被疏散了。滕飞箭步如飞,带着担架车上的患者一同奔向抢救室。病人的呼吸非常微弱。看到被泥沙埋没已久的患者,迅速将其清理了呼吸道。淤泥的包裹让本以无法活动的四肢变得更加湿冷。滕飞用干净的毛巾擦拭了患者的肘窝,一根血管立刻显露出来。静脉通路即刻打开,各种急救药物齐发并进。仅仅用了不到5分钟的抢救时间,病人就被转入到了监护病房。

这件事是在13年前的一个夏天发生的,工作了14年头的滕飞,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身为急诊人,经过我们的手上,都是鲜活的生命。“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是我们对每一名患者应尽的义务和使命。

“大夫大夫,我爸心难受你快给看看吧。”伴随着一阵呼喊声,一位中年妇女扶着她的老父亲走进了急诊室。护士王珑快步的迎上去,并将患者安排在担架车上,通过询问病史得知病人突发胸痛2小时,王珑立即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描记心电图,心电图显示病人是下壁心梗。为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药物,完善入院检查,安排DSA紧急手术,这一系列的操作仅用了15分钟,为病人打通冠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就是急诊人的速度,一切以患者的生命为主,做与时间赛跑的人。

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进来的是怎样的急症病人。刚刚转送走一个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王凯丽还来不及书写记录,120急匆匆送来一位老人,自己在公园锻炼时突发剧烈胸痛,到达急诊后病人病情危重,低血压,意识模糊,王凯丽立即遵医嘱为病人测量血压、心电检查,采血、给药……
一番紧急抢救过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在没有家属的情况下,将病人立即转往急诊DSA手术室进一步治疗,家属赶到后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家属感动的不住感谢,王凯丽对家属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句话,每个急诊护士都经常说,因为太多这样的事件在急诊室发生!

苏越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急诊护士的反应速度,评估能力,业务水平,与患者的救治与预后息息相关。记得一次炎热的夏天午后,一个环卫大爷,被120送入急诊室,没有家属,昏迷,而且浑身湿冷,脉搏很弱,苏越迅速评估病人的各项体征和条件,夏天温度较高,老人持续工作,已过午时,排除+排除+可能。经过多项检查测量,苏越发现患者血糖低至2.2mol/L,我果断立刻打开静脉,血管不好,马上换另一侧,再找。50%高糖慢慢推进患者的身体,老人慢慢恢复意识,慢慢可以说话,苏越给他买了面包和饮料,食物和药物使老人迅速恢复了体力。
无数次与死神交手,从未怯战!
李冰燕是一名在急诊室工作了24年的护士,8760个日日夜夜,李冰燕始终战斗在急诊第一线,李冰燕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急诊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今年的4月6日,一名抽搐持续发作的患儿由家属抱入急诊室,李冰燕立即接诊,由于患儿还伴有发热,李冰燕第一时间将患儿安排在急诊隔离抢救室进行救治,立即为患儿吸氧,遵医嘱为患儿进行水合氯醛灌肠,患儿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因患儿需要入院进一步治疗,需要采血化验,患儿在妈妈怀中并不配合,在李冰燕的安抚下患儿渐渐平静下来,顺利的完成了静脉采血收入了缓冲病房。

“急诊工作就是我的事业,我将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李冰燕说,作为医务工作者,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只要是遇到紧急患者,都要冲上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他们缓解病痛。

刘彤是一名在急诊科成长起来的总护士长。23年来,刘彤无数次与死神交手,从未怯战!每一次把心电图的直线重新拉出生命的跳跃,都记忆深刻!
2015年冬天,一名保安在工作中突然倒在雪地里,呼救声中,刘彤狂奔而至,没有呼吸,没有心跳,迅速评估,果断施救,雪地里的1分钟,抢得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后来,康复的保安大哥带着家属一起送来了“让死神望而却步,使患者绝处逢生!”的锦旗,这珍贵的,生的重逢,使人胸中酸楚与幸福。
因为对急诊专业的热爱,对急诊护士的关爱,对急诊病人最朴素的共情,刘彤会带领急诊护理团队,一直战斗在急诊一线岗位上,践行救死扶伤的诺言!
这些都是发生在哈医大一院急诊室的故事,是一个个关于生命背后的动人故事,是一个个急诊人默默无闻与生命竞速的故事,值此第 111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将真正的主角从幕后请到台前,认识一个汇聚精英,与生命竞速的团队,一个身经百战,勇毅前行的团队,一个护佑龙江,战无不胜的团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