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16日电(高琳 记者 刘锡菊)三月,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刚刚步入校园的孩子们再次移步云端,开启了线上学习的模式。平房区中小学校配备优化线上硬件设施,开发直播教学平台,创建储备丰富的云课程资源。立足“五育并举”,落实“双减”,强化“六项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线上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把时间、空间、思维、创造还给孩子,努力研发立体、多元的线上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全区中小学校线上线下及时切换,让孩子们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享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幸福,从而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多元课程开发,创多维学习空间,落实五育并举
课程是教育的承载,教育即课程,课程即发展。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线上课程的开发让教学内容更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新疆一校根据学情确立“3+5”线上课程体系,每日3节基础课程+五项特色小课程——“悦音赏析、聆听轶事、健体律动、广闻天下、乐享实践”。小课程有机地穿插在课间和课后,充分调动学生听觉与肢体,在缓解视觉疲劳的同时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新疆二校组建特色课程开发团队,为学生录制了多期适合居家学习的特色课程,一期期古筝、国画、国学、篮球、机器人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线上课的多彩之门;保国二校开发的兴趣阅读和劳动实践课,深受学生喜爱;南城一小开发的趣味汉字和创意手工课,异彩纷呈;平房小学的家庭小种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万达小学为学生设计了益智游戏和成语故事课等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素养,让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有序、丰富、乐趣无穷。

营造智慧教学,创互动学习环境,实现减负增效
为创造互动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自主性,各校从教学方法入手,立足作业形式,聚焦分层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谓各显“神通”。友协二校改变前置性学习的布局和内容,为孩子设计了“零介入学习单”,让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打造“问学式”教学模式,从而让课堂从“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84中学积极探索“小组互助云管理”模式,优化学习小组,利用微信平台,积极开展“学友云互助”“小组云pk”“教师云辅导”“作业云展示”等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保国一校充分发挥助学课堂特色,挖掘导学案功能,努力在智慧化环境下打造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新循环,使云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能学习、自能生法”的学习场;99中学提出线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能力培养,符合学生实际,实效性明显;100中学以小组为评比单位,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以趣味激励为辅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友协一校在优化作业上狠下功夫,提出“基础作业‘免写’提质量”“每日一题自选作业培兴趣”“阅读作业养习惯”“反思作业展示助回顾”“拓展作业促思考”等作业形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突破口和提升的台阶,让提质增效落地有声。
评价方式多样,创教育技术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
评价是学习质量的保障,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代背景下,重视评价的过程性与互动性尤为重要。保国四校开发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利用现代手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积累,以“评价报告”为载体,实现家长和学校协同育人;55中学校运用“希沃白板”增加课堂互动评价,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全面点评学生课堂表现,采用“七天学堂”实现当堂检测和作业的数据分析,针对问题利用希沃知识胶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85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挑战式评价,引导式评价,鼓励式评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隔空不隔爱,孩子们在云端建起时空学堂,用心灵召唤彼此做最美的自己。
关注心理健康,创“德行”育人模式,正心养德修身
“修身养德平天下”,教育“德”为先。疫情之下,线上教学已成习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是家长尤为关注的问题,解学生之困,纾家长之忧,是每个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使命。英才中学针对初四毕业学年在线上设置了“正心励志成长”课程,召开“正心课程建设”活动启动会,开启“导师制”,由导师在心灵、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以正能量促进学生成长,用”爱心和耐心“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友协三校线上教学注重线上一日常规养成,为孩子们编写了琅琅上口的“一日常规歌”——“早起不懒床,经典诵读“我”最行!”“摆好学具和书本,衣冠整,提前五分坐桌前。”“按课表,来学习,聚精神,勤动脑,作业自己来完成,家务劳动我最行。”等等。各校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疏导居家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问题和心理压力,将“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心中,养德修身正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