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医大一院妇科专家孙宇辉教授解读打HPV疫苗的那些事
2022年03月07日 15:32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7日电(牛荔 周汐遥)值此2022年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哈医大一院推出关爱女性健康系列科普、义诊、宣教、惠民体检等活动,把关爱传递给大家。

  68岁的赵女士,因“绝经后阴道流血3个月”来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就诊,群力院区妇科病房主任孙宇辉教授接诊了患者,经过进一步询问病史,患者从没有进行过宫颈癌筛查方面的检查,1年前开始阴道流黄色分泌物,认为可能是阴道炎症自行间断给予阴道栓剂治疗,症状虽反复也未重视,3个月前开始阴道不规律出血、量少,同时伴有下腹部排尿不适,曾自行口服抗生素,近一周流血量增多来医院就诊。经查体初步考虑子宫颈癌达到IIb期,后经病理证实了这一诊断,因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经多学科会诊后转诊到肿瘤科治疗。

  哈医大一院孙宇辉教授介绍,绝经多年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的患者近期已经碰到很多例。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指出: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万、死亡人数约31万,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最常见癌症;在我国,子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道第二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子宫颈癌作为目前少数几种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之一,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小于16岁、多产、吸烟等。99%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中都能检测到高危型HPV,现在已确认的HPV有100多个亚型,其中与子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高危型有10余种,其中最具杀伤力、最常见的是HPV16型和18型,约有7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这两种亚型的持续感染所致。

  哈医大一院孙宇辉教授提示,子宫颈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伴有异常阴道排液、阴道流血,而像赵大娘这样出现下腹部不适等其他器官受累症状时,往往是疾病中晚期。对于已经明确病因的恶性肿瘤,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筛查手段,达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达到对疾病的最佳控制。

  2020年11月7日,WHO官网宣布正式启动《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即“2030年所有国家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确诊子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HPV疫苗是人类的第一种癌症预防疫苗,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的HPV疫苗包括:HPV二价(适合9-45岁,国产和进口)、HPV四价(适合9-45岁,进口)和HPV九价(适合16-26岁,进口)等三种类型疫苗。针对适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一种很好的子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子宫颈癌认识的普及,国内出现了一“苗”难求的状态;2019年底首个国产HPV二价疫苗获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国产的HPV九价疫苗也进入到了临床研究阶段。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将HPV二价疫苗纳入到针对适龄人群的免费接种计划中。

  “是不是接种了HPV疫苗就可以不进行子宫颈癌筛查了?”

  回答是否定的。子宫颈癌筛查作为子宫颈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是不能被接种HPV疫苗替代的。目前筛查手段主要有:TCT的细胞学检测和高危型HPV检测,2021年WHO指南中推荐HPV-DNA检测作为针对子宫颈癌的首选筛查方法。近年来人们对于子宫颈癌知识的普及,门诊主动进行筛查的患者增多了,但人群总体的筛查率仍比较低,同时也存在着筛查过度的现象。

  那如何筛查是科学的呢?

  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推荐:建议25岁开始进行初始筛查;25-65岁首选5年一次FDA获批的HPV检测,次要选择为5年一次的联合检测或三年一次的细胞学检测;65岁以上如过去25年没有CINII及以上病史,且过去10年有足够阴性筛查结果的人群可以终止筛查。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哈医大一院妇科专家建议及时找专业医师进行咨询、完善相关检查治疗和制定随访计划。

  随着HPV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的不断推进,子宫颈癌筛查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子宫颈癌作为可以预防的癌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达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周志博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