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医大一院为24岁大学生成功排“雷”
2022年01月20日 09:0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0日电(姜文婧 张若荷)新年以来,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来哈医大一院寻求医疗救治的周围血管病患者不断增多。1月份前三周,血管外科病房连续处于满床状态,为让更多患者尽快得到治疗,血管外科主任刘冰教授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甚至住在科室,只为解除患者的病痛,三周为患者手术总量(住院处+日间)达180余台,最高的一天做了28台。“一切都是为了让患者们健健康康出院,高高兴兴过年。”

  1月10日凌晨,血管外科团队奋战4个半小时,成功救治一名肺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门静脉、脾静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脾梗死,小肠坏死,感染性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种重症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症青年患者。当患者父母被告知儿子已脱离生命危险各项指标都在好转,即将康复出院时喜极而泣。

  24岁的哈理工研究生小王,1米85的个头,体重110公斤。2021年底,小王左下肢突发肿胀,但是平时身体健康的他并没有重视。2022年1月4日,小王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在附近医院按照肠胃炎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

  CT显示大量血性腹腔积液

  1月9日晚,小王被120转送至哈医大一院急诊,检查诊断为肺动脉拴塞,门静脉栓塞,脾静脉栓塞,肠系膜静脉栓塞,脾大,腹腔积液,小肠管壁增厚,病情不断进展,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血小板只剩15x109/L(正常值为100~300 x109/L),生命危在旦夕。

  刘冰教授介绍,入院时小王全身多发静脉栓塞,若不能及时急诊手术,生还希望渺茫。若急诊手术,则面临血小板降进一步降低、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DIC等致死风险。

  “这个孩子才24岁,大好的年华,一定要努力为他争取生的机会!”哈医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冰教授、韩志阳副主任医师、姜文婧主治医师团队为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决定为仅仅24岁的小王紧急实施手术。由于小王出现小肠坏死、脾梗死,胃脾门脉高压外科马立新主任医师也参加手术,在治疗的同时行脾脏切除。

  坏死的小肠达到1.6米

  10日凌晨,在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及重症监护室、胃脾门脉高压外科等多学科联合的协助下,血管外科刘冰教授、韩志阳副主任医师、姜文婧主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剖腹探查+坏死小肠切除+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探查取栓术+脾脏切除术。在滤器置入后剖腹探查,开腹后见大量血性积液约4000ml,小肠坏死约1.6米,脾脏梗死呈黑紫色,表面大量血性渗出,切除坏死小肠、切除梗死脾脏,刘冰教授顺利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取出大量血栓。经过4个半小时的高强度手术,危及小王生命的各项因素,终于被排除了!

  术后,小王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对症治疗,术后第二天呼吸机撤机拔管恢复自主呼吸且血氧饱和度良好,排痰顺利。回到普通病房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肠道功能,肺栓塞症状明显缓解,并于近日康复出院。小王在哈医大一院多学科团队联手帮助下,将继续完成他的学业,追寻自己的梦想。

  刘冰教授提醒,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是腿肿或消肿这么简单,它的并发症较多,若血栓蔓延或脱落,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栓塞等危重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高龄、长期卧床、凝血功能异常、静脉内膜损伤、长期激素治疗等都会加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一旦出现下肢肿胀、皮色潮红、皮温升高或伴有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血管外科,是全省首家专业的血管外科,主要从事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糖尿病足的诊治。科室最早拥有我省独立的介入导管室,是省内开创正规化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的标志。

  血管外科主要从事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重症的诊治。开展微创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哈医大一院血管外科作为黑龙江省医学会主委单位一直致力于救治我省血管外科患者。(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周志博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