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27日电(王克俭)“以前村里的事都是干部说了算,现在我们不仅能提意见,还能参与决策,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近日,拜泉县爱众村村民王大爷看着家门口新修整的排水沟,脸上满是笑容。这一变化,得益于该村创新推行的“11432”民主协商议事工作法。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爱众村立足乡村治理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中心,构建起“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民生难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爱众村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任务,构建“党组织统筹、制度化运行、全过程民主”的村级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由“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等组成的民主协商议事会,明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重点领域的议事权责。同时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通过村民推荐、支部审核、民主评议三重筛选吸纳新成员,对履职不力者启动退出程序,确保议事会始终保持代表性和专业性。
群众自治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爱众村以民主协商议事为核心枢纽,构建起定位明晰、体系健全的治理架构。以村民小组为单元,通过组长常态化收集民意;培育红白理事会等功能性自治组织,完善自我管理服务平台。创新“线上+线下”参与路径,不仅吸纳10名致富能手、乡贤加入议事队伍,还开设“外出务工人员专场”,通过微信投票助手打造“议事投票”通道,让异地村民实现“云端议事”,真正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四项原则为基层治理“指方向”。爱众村始终坚守人民民主、平等协商、科学有效、因地制宜的服务原则。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法规,重大事务经支部研讨后提交议事会与村民共议;广泛吸纳利益相关者意见,对争议问题多轮协商,2025年已完成民主议事协商2次;完善议事机制与流程,创新数字议事形式,方便群众参与;依据议事结果制定方案,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实时公示大豆种植、环境整治等民生事项,确保项目惠民增效。

三维网络让基层治理“提效能”。爱众村建立“提事-议事-激励”全流程闭环机制。明确村民自主申报、村“两委”提议、上级交办3类议题来源,组建“3+X”专班,将民生保障、人居环境等4类事项纳入议事清单;严格执行“征集-协商-公示-办理-反馈”五步流程,议事事项公示7天,通过法律政策讲解妥善化解纠纷;建立“村民评价+积分奖励+动态研判”制度,民生事项办理结果3日内反馈,同步实施“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实现协商成果100%转化。
自“11432”工作法实施以来,爱众村累计解决环境整治、低电压改造、土地纠纷、自来水维修等民生事项11件,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如今的爱众村,邻里和睦、村容整洁、产业兴旺,一幅“党建引领强根基、多元共治促和谐”的基层治理画卷正徐徐展开。据拜泉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推广爱众村治理经验,让“11432”工作法在更多乡村落地生根,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