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23日电(董昕瑶)“同学们,你们知道推动万吨巨舰破浪前行的‘心脏’是什么吗?”一场跨越千里的科普课,让舰船动力的奥秘,在数千名青少年心中燃起科技报国的火种。11月2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行动”系列活动——“四地七校共上一堂科普课”在21B教学楼2089全景教室举行。本次活动以“舰行深蓝,动力报国——揭秘舰船动力的‘心脏’”为主题,特邀哈工程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王洋教授与节能减排实验室社团郭欣睿同学共同授课。
课程采用“线下授课+线上直播”的智慧教室联动模式,覆盖新疆阿勒泰青河县高级中学、吉林延边汪清县罗子沟镇中心小学校、黑龙江鸡西虎林市卫星学校等6所中小学,以及哈工程第十六、十七届“梦想接力”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共计2300余名学生同步参与,有效激发了边远地区青少年对船舶动力科学的兴趣。
王洋教授从内燃动力技术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入,通过详实数据展现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的现状,结合原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挑战,深入阐释内燃机在航运与国防中的核心地位。他通过可视化图表,系统梳理船舶动力技术的发展脉络,重点展示我国在大功率船用发动机领域的重大突破,引导学生思考“动力强则海运强,动力自主则国家安全有保障”的深刻逻辑。
郭欣睿同学则从走马灯、达·芬奇手稿等历史线索出发,生动讲述了燃气轮机从雏形到“工业明珠”的演进历程。他特别提到吴仲华院士创立的“吴氏三元流动理论”,强调该理论对全球叶轮机械设计的奠基性贡献,激励青少年“见微知著,勇于探索”,在科技传承中树立文化自信。
自2009年启动以来,“启航行动”系列活动已举办近300期,累计与20余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年均惠及学生超3000人。哈工程依托全省首家“四创”培育基地,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思政导师、团学骨干和社团成员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科普队伍,持续开展“科创嘉年华”“新生进实验室”“四创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创新采用“高校主导+支教联动”模式推动科普教育从“单向输送”向“双向共创”升级。
未来,哈工程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拓展科普平台,让更多边远学生能够持续接受高质量科普教育,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后备军贡献高校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