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21日电(赵心萍)11月20日,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创新发展专题。发布会上,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应文围绕“佳木斯市‘十四五’以来科技创新领域的举措成效”作主旨发布。

“十四五”以来,佳木斯市锚定打造省东部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倍增计划、成果产业化突破年、创新平台矩阵建设等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活市战略,加快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佳木斯实践地,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获批省内唯一一家国家农高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粮油作物试验基地率先落地,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矩阵建设、创新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等科创工作取得一系列新突破,佳木斯市科技创新底座更加坚实。
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突破。五年来,全市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全力做大科创“蓄水池”,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大关,比2021年增长1.08倍,高新技术企业历史性地实现县域空白清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大关,达到309家,比2021年增长1.25倍;规上(限上)高新技术企业由2021年的41家跃升到2024年的87家,增长1.12倍,三类科技主体均实现3年翻一番。
创新平台能级实现量质双升。五年来,全市把“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由32家发展到现在的90家,增长181.3%,年底有望实现翻两番。全省唯一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佳木斯农高区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佳木斯分中心、水稻种质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落地,佳木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佳木斯大学获评国家级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获批我市首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5家,形成以国家平台为引领、省级平台为支撑、市级平台为基础的创新平台发展格局。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标志性成果。五年来,全市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围绕智能农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60余项,佳电股份主氦风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兴机械研发全国首台套大型高端鲜食玉米收获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项。
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五年来,坚持把“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作为创新发展主线,建成寒地植物化妆品、智能农机装备等一批省级验证和中试平台,有效打通“实验室—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关键环节;举办成果路演对接活动70余场,发布科技成果100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累计1700项,合同金额达32亿元,较“十三五”时期翻三番;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09项,较“十三五”时期翻两番,其中重大成果126项、产值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4.7%和19.5%。
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实效。五年来,以“建设重大创新基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能级载体,全力推动科技赋能“两区一圈”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国家级农高区获批以来,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个、高企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42家,较批复前分别增长7.8倍、13.7倍、5倍。“面向规模化水稻种植农场的智慧精准施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关键技术。引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平台落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积极推动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构建“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形成国家防爆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研院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联动的创新发展新格局。着力建强环佳木斯大学生态圈、打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策源地,“一核一街一园三基地”科学布局扎实落地,“六个一批”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17个“东极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建成大学科技园、数字游民公社、口腔医疗中心等一批集聚园区和项目;成果转化生成企业22家,同比增长46.7%;生态圈内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1家;设立千万级联合引导基金,同比增长150%。(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