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黑龙江省医院精准施策治疗心衰疑难病例 为患者点亮生的希望
2025年11月19日 15:47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9日电(康艳立 董宇翔)近日,黑龙江省医院心内三科成功为一名来自大庆市的76岁疑难心力衰竭患者李大爷化解了诊治困境。面对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困境,该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嵬民和陈国俊教授联合研判,精准指出其病因可能源于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心脏功能微观改变,并通过多靶点、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使患者转危为安。此次成功救治,也体现出黑龙江省医院在复杂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的深厚底蕴与疑难病症诊治的丰富经验。

  据了解,李大爷常年被阵发性呼吸困难、周身水肿所困扰,近一周症状加重,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淤血肝”。但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甚微,病情未见好转。更让家属担忧的是,李大爷平常的身体还不错,此次发病的根源成谜,据家属回忆,约3年前一次“病毒感染”后,李大爷便开始出现乏力、活动后气促等不适,此次慢性心衰急性加重,让全家陷入了焦虑与无助之中,最终慕名来到黑龙江省医院寻求帮助。

  入院后,省医院心内三科张明亮主治医师与郭一澎住院医师立即接诊。检查发现,李大爷的心脏彩超提示“三尖瓣中量反流”,心肌酶谱亦轻度升高,但肺部CT却未见明显异常。这种“症状重、影像学改变不典型”的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医疗团队没有拘泥于常规,在给予强化利尿、改善心功能等支持治疗的同时,迅速启动了疑难病例讨论。

  王嵬民副院长和陈国俊教授带领大家对病情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陈国俊教授指出:“患者既往无基础心脏病史,此次慢性心衰急性加重,需要高度警惕病毒感染后遗效应。国际最新研究与临床观察均证实,部分病毒(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后可潜在的影响心肌细胞功能及心脏微循环,导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其心脏结构改变在常规超声上可能不明显,但心肌应变能力、舒张功能已受损,这正是患者顽固性水肿、药物治疗反应差的潜在根源。”这番精准的病因剖析,为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

  基于这一判断,治疗团队迅速调整方案。在张明亮和郭一澎的精心治疗下,一方面,采用“多靶点利尿”策略,组合不同作用机制的利尿药物,强力扭转液体潴留,减轻心脏负荷,快速改善李大爷的水肿与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强化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应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微血管功能的药物,从根源上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随着心功能好转,其异常的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也随之显著下降。

  治疗期间,张明亮与郭一澎两位医师还敏锐地察觉到李大爷因久病缠身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他们不仅在查房时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进展,用通俗的语言描绘治疗蓝图,更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与李大爷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老人家,您恢复得比预想的还要好,要有信心,我们一起努力!”这些温暖的话语如同一剂良药,极大地增强了李大爷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患携手共同闯关。

  经过系统治疗与精心照护,李大爷的呼吸困难症状完全缓解,周身水肿消退,精神状态和食欲也大幅改善。出院时,李大爷和家人脸上重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是省医院的专家们火眼金睛找到了病根,是张大夫、郭大夫他们像家人一样的照顾,才让我捡回了这条命,心里也亮堂了!”

  本例复杂疑难心衰患者的成功救治,是黑龙江省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处理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方面的一次精准实践。充分体现了该院面对疑难重症时,勇于探索、精准施策的学术精神,以及“以患者为中心”,将高超医术与暖心关怀深度融合的服务理念。未来,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团队将继续深耕心血管疾病前沿领域,以更精准的诊疗和更温暖的服务,为龙江百姓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