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9日电(高军震 周芷含)随着秋收工作陆续进入尾声,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手外科分院里,因农机操作不当导致手部严重创伤的患者数量较十月的近200人有所回落,但近一个月内接诊量仍可达120人次。医生提醒,农机伤通常复杂严重,务农人群切勿因农忙接近结束而放松警惕,一旦发生意外,正确的现场应急处理是保住肢体、降低伤残率的关键。
不久前,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手外科分院一病区收治一位多指严重损伤的66岁男性患者。当天下午,他在操作农机时不慎被机器绞伤右手,当地医院评估后认为难以进行手术复原。在家人的陪伴下,紧急赶往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手外科一病区医生姜龙为其查体后,诊断患者为右手2-5指多发骨折脱位,无名指、小指撕脱离断,小指多段离断,皮肤逆行脱套伤。面对这种严重损伤,医生们全面讨论后决定为患者行多发骨折固定、肌腱神经血管修复、环小指撕脱离断再植术。
术中,手外科分院一病区医生姜龙、鲁一村共为患者打入克氏针用于固定骨折和关节,修复了多条肌腱和关节囊,并使用比头发丝还细的9-0、10-0无损伤线,吻合了10根血管和4根神经,成功保指。“患者年龄大,而且损伤为多发伤、损毁严重,尤其是皮肤撕脱和手指多段离断,对医生的血管损伤判断能力和吻合技术是极大考验。只有保证血管吻合通畅率,才能为成功保肢创造可能。”姜龙表示。

多发骨折固定、肌腱神经血管修复、环小指撕脱离断再植术后成功保指
手外科二病区近期也救治了一位61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在使用电锯时,左手腕部几乎被完全锯断,仅剩一丝皮肉相连,屈肌腱损毁严重,情况万分危急。更棘手的是,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其血管弹性和内膜条件不佳,这为再植手术增加了额外的风险。
在手外科二病区主任陈一凡的带领下,公伟勋、王禹医生为患者行左手再植术。术中探查发现,患者部分掌骨、桡骨、腕骨骨折,左手已无血运。医生团队首先快速固定关节及骨折、修复屈肌腱。由于患者血管损伤较重,可用血管长度不足,陈一凡主任果断采取血管移植方法,取用患者手背的血管,移植修复了缺损严重的桡动脉,让这只惨白的左手重新恢复了生机。在长达4个小时的手术中,医生们共修复了近20条肌腱、1条动脉和2条神经,成功保住了患者的左手。

左手再植术后手部恢复良好
农机伤往往造成挤压、撕脱、离断等复合性损伤,救治的“黄金时间”非常宝贵。陈一凡主任强调,在发生此类意外时,正确的现场处理至关重要,首先应立即切断农机动力,避免二次伤害。对于离断的肢体,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断肢残端止血,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减少出血。若出血凶猛,可用止血带在近心端绑扎,但需记录时间,每小时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随后,应用清洁敷料包裹肢体,并放入防水塑料袋中,再置于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中保存,随伤员一同尽快送至有再植能力的医院。对于未完全离断的肢体,应进行妥善的包扎止血和固定,快速就医。
尽管近期农机伤患者数量有所减少,但风险依然存在。哈市五院手外科医生提醒,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务必谨慎、规范操作,集中精神,做好安全防护。一旦发生损伤,牢记正确的应急处理步骤,为成功救治创造良好条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