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8日电(记者 刘锡菊)18日,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围绕“米袋子”,在储存、收购、运输、加工和贯穿于各环节的安全把控上,做升级、做优化,给粮食做了全程“体检”,确保送到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安全、放心的。

“在储粮上,我们给粮食找了个‘五星级的智能家’”哈尔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惠观涛介绍,过去存粮,主要怕虫、怕霉。现在哈尔滨很多粮仓都装上了“粮食专用空调”(学名为“内环流控温系统”),它能自动调节仓内温度,让粮食常年睡在“恒温空调房”里。还有些仓充入了氮气,让虫子没法呼吸。粮食不仅坏不了,保鲜度还特别高。
为了帮农民卖粮,让“好米”能卖上“好价”,哈尔滨市很多种粮大户卖粮,手机上装个APP,就能看到附近哪个粮库在收粮、什么价格,手指一点就能预约。到了粮库,基本不用排长队,实现了“仓等车”。
“快的时候个把小时就能完事。我们还鼓励企业和农户签‘订单’,地里还没收呢,就已经找好了‘婆家’,价格还有保障。农民心里踏实了,才更愿意种好粮。”惠观涛表示。
在粮食运输上,哈尔滨市着力打通“快速路”,让哈尔滨好粮走得更远、更快。该市优化了物流节点,比如发展“公铁联运”,让粮食能更顺畅地搭上火车、换乘汽车,像接力赛一样运往南方。
最后,在粮食加工上,我们努力把“一粒米”的价值吃到干、榨到尽。
“现在不光是把稻谷磨成米那么简单。一粒米,米身成了精品包装米;磨下来的米糠,可以提炼出营养价值很高的米糠油;剩下的部分还能做成米粉,甚至提取大米蛋白粉。这就像‘粮食界的深加工’,让每一份资源都物尽其用。”惠观涛表示,所有这些工作的底线,就是“安全”二字。
哈尔滨市打造的这套从田间到超市的全链条监测系统,就像给粮食做了全程“体检”,确保送到大家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安全、放心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