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4日电(王石磊 马冀)近期,深受痛经困扰长达四年之久的吕女士,到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接受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单秀颖的精心诊疗,通过口服中药汤剂,其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该病例不仅彰显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更为饱受妇科疾病困扰的女性提供了科学的诊疗思路。
吕女士自四年前起,每逢经期便出现小腹剧痛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腰酸乏力等情况,经血色暗且夹有血块,经期持续五天。长期的疼痛致使其睡眠质量下降、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脱发、手足多汗等全身性症状。尽管四处求医,但常规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欠佳,身心遭受了极大的折磨。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中医科单秀颖副主任医师通过详细问诊以及舌脉辨证,发现患者舌质红、苔薄、脉弦,结合其畏寒、血块较多等表现,诊断为寒凝血瘀证。该证型多因寒邪侵袭胞宫,致使气血凝滞不通所引发,治疗需遵循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原则。
针对吕女士的体质与症状,单秀颖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该方剂以经典方剂“少腹逐瘀汤”为基础,配伍当归、赤芍、延胡索等药材,既能驱散寒邪,又可促进瘀血排出,同时兼顾调理脾胃功能。此外,结合患者睡眠不足、手足多汗等兼症,加入安神、固表的药材,实现“一药多效”。
治疗初期,吕女士反馈疼痛明显减轻,呕吐症状未再发作;持续用药一个月后,经期血块减少,腰酸症状得到缓解。单秀颖强调,寒凝血瘀证需坚持调理以巩固疗效,同时建议配合艾灸血海、三阴交等穴位,以增强温通经络的效果。
单秀颖提醒,痛经并非“忍忍即可过去”,若长期忽视,可能引发焦虑、不孕等并发症。她建议女性:
1. 避寒保暖:经期应避免接触冷水、食用冷饮,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设置过低;
2. 饮食调养:经期可饮用姜枣红糖水,日常可适当多食用羊肉、红枣等温补食物;
3. 适度运动:每日进行一小时的静蹲或金鸡独立运动,以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4. 穴位保健:经常拍打血海、三阴交穴,或在睡前用艾叶泡脚,以促进气血运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