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3日电(邹莉娜 )近年来,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压裂大队持续抓基层、打基础,树品牌、重引领,从技术攻坚到网格治理,广大员工始终盯在一线、冲在排头,彰显“压裂铁军”的责任担当。
技术攻坚闯新路
“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但得有方法、有韧劲儿。”这是压裂大队压裂一队队长董敬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以“保证施工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为承诺,不断闯新路、练绝招儿。
在非常规油勘探开发施工中,传统的柴驱和电驱压裂模式各有局限,成为制约施工效率的瓶颈。压裂一队成立了“油电混合模式党员突击队”,泡在井场反复测试,推动“柴驱灵活调峰+电驱稳定输出”新模式成功落地,实现了从“时段性压裂”到“连续性施工”、从“人防”到“技防”的革命性跨越。
在GY2-Q9-H22平台井,这套新模式大放异彩,董敬儒带领团队在现场坚守3天3夜,创下单日施工10段、泵注液量1.6万立方米的新纪录。
“一个人强不算强,全队拧成一股绳才是真本事。”压裂一队推行“党员带头轮岗制”,打破“岗位壁垒”。党员骨干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目前该队指挥组全员都能兼任3个不同岗位,多名员工成长为“多面手”。
红色网格记心间
“今天,气温骤降,第三网格混砂车组党员柳志庆要盯紧防冻措施,每1小时报1次!”在压裂十一队的板房里,党支部书记李坤指着墙上的红色网格图,笔尖在“设备运维与保障格”上重重一点。
红色网格图里藏着“精细账”:党支部委员包保“技术攻坚格”,党员骨干认领“设备运维与保障格”,老师傅驻守“安全监督格”,连外委人员都有相应的党员联系人。在一次施工中,混砂工突然报告混砂车供液不稳,网格中相关负责人立即到位,仅用10分钟就恢复了施工。李坤翻看着网格日志,里面记录了几十次跨网格协作的过程。
在红色网格治理工作中,这个大队将“师带徒”和“三个一”提升平台融进责任区。如今,队里80%的青年员工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将“红八号”传统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党员带头比着干、群众踊跃抢着干”的生动局面。“红色网格刻在了每个岗位、每名员工的心里。”李坤细数取得的成绩,骄傲地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