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日电(赵云龙)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数字龙江”建设,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新生态的构建路径,10月31日,由哈尔滨广厦学院主办,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与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委员会联合承办的“数智赋能,融合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论坛在哈尔滨广厦学院举行。来自各高校与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产教协同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开幕式上,哈尔滨广厦学院校长助理王静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结合时代背景与学校实践,深入阐述“数智赋能”对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意义,明确学校在“融合创新”领域的战略规划与坚定决心,展现出学校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姿态。

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委员会秘书长马宪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数智技术正深刻改变教育格局,国家和黑龙江省都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她指出,数智技术既为教育带来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学习的机遇,也面临数据安全和教师素养提升等挑战。希望本次论坛成为思想碰撞与创新交流的平台,推动教育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核心主题分享环节,三位业内专家分别从高校AI教育实践、通识课改革、产教协同三个维度,带来前沿思考与实战经验。

首位分享嘉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娄久教授。他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详细介绍了哈工大在AI教育领域的创新举措,从打造“AI + 先进技术领军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到构建课程知识图谱系统、开发AI教学工具箱,用具体案例展现了AI如何重塑教学全流程,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主任李超教授围绕“通专融合,知行合一: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探索与实践”展开分享。作为黑龙江省级人工智能通识课《人工智能导论》负责人,李超教授结合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中的创新路径:以“普及AI原理、运用AI工具、培养AI思维”为目标,构建了覆盖全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将生成式AI、大模型、伦理安全等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学生AI素养的全面提升,为高校推进AI通识教育提供了清晰指引。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文杰聚焦“产教协同数智化:构建面向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新范式探索”。他从产业一线视角出发,剖析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衔接的痛点,并结合企业案例,介绍了“AI+机器人”“智能制造+教育实践”等产教融合新模式,展示了高校与企业共建课程、共育人才的成功经验,为产教融合落地提供了务实路径。


专题研讨以“数智时代的教学范式变革:从知识传授到能力生成”为主题。马宪敏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分享了对“AI赋能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指出高校教师应主动拥抱智能技术,重塑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数字化真正落地。周文杰副总裁则从产业角度出发,介绍了企业在智能制造与教育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与会教师积极交流,在教学模式创新、AI工具融入课堂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拓宽了教师视野,为学院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