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6日电(记者 刘璐)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中国林都”生态资源禀赋,聚焦打造“国际森林康养目的地”样板城市目标,创新推出“住在森林里的家”“食在森林大厨房”“愈在森林疗养院”“享在森林娱乐场”四大应用场景,构建“盘活生态资源—产业链条协同—场景服务赋能—生态品牌输出”全链条康养产业发展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资源为根基、政策引领为支撑、模式创新为驱动的老龄宜居生活新路径,为生态型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林都方案”。
自推进国际森林康养目的地建设以来,我市已建成森林康养基地12个、中医药健康基地5个,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旅居老年人7万余人次。

老人们在景区大自然的怀抱中舒展身心,感受伊春的生态魅力。(资料片)
我市在康养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拥有400万公顷林海、高达83.8%的森林覆盖率和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森林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8000个,峰值时可达到数万个,并散发着疗愈价值极高的芬多精。我市大力实施生态价值转化战略,将森林康养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直击养老资源供需错配、老年健康保障短板、老年友好环境缺失三大痛点,以“全季生态旅居康养”为总引擎,加快打造政府引导、产业融合、精准服务的老龄工作新范式,推动生态优势向老年康养生态化、旅居化、幸福化迈进。
强化要素保障,构建“老龄森养”生态格局。我市出台《伊春市森林康养专项规划(2022―2035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森林康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8个由市级分管领导一线指挥的工作专班,负责产品营销、媒体宣传、康养活动等工作,形成“党委主导、政府主抓、企业和社会主推”的康养架构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出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金十条”,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亿元,对新注册康养企业给予最高50%贷款贴息,对新投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至200万元。开通康养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减免土地出让金3年,对符合标准的养老机构给予运营补贴。我市夯实服务基础。培训康养师、按摩师、森疗师2700人次,招募为老服务志愿者4000余人,为老年人提供代买、代办、代送等服务。全市开通医保码绿色就诊通道的医院有12家,康养公共区域均已安装无障碍扶手、紧急呼叫器等设施设备。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实施全闭环安全监管,全力守护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深挖资源价值,打造“老龄森养”生态链条。倾力打造“森林里的家”。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招商引资,盘活景区周边、公路两侧、林场所和村屯闲置房产,融入红松、桦树等森林文化元素,加快打造森养机构、森养民宿、森养酒店等多元森居体系,打造“依山傍水、开门见山、开窗即景”生态安居体验,建成康养机构80家、特色民宿500余家、林间别墅连锁酒店20家,推动生态优势向康养资产转化。打造“森林大厨房”。建设蓝莓种植园、桦树汁产业园和冷水鱼繁育区等特色种养基地205个,培育红松子、黑木耳、刺嫩芽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6家,建立国家、省级森林食品研发中心3个,实现森林食品从种植采集到加工的全流程溯源。建设“九珍十八品”旗舰店4家,并开发心脑血管、糖尿病老年康养膳食配方。打造“森林疗养院”。推出“森林浴”项目,已建设2个国际森林浴基地。推出“温泉浴”项目,依托温泉资源,打造12个森林康养基地。推出“北药浴”项目,引进中医馆,开发药浴配方,推广“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特色中医康养服务,建成5个中医药健康基地。打造“森林娱乐场”。加快森林公园缓坡步道、适老化骑行线路建设,推出森林呼吸、冥想、太极、瑜伽及徒步、登高等康养项目9个。开展森林采风、星空摄影、红松文化讲座等活动10次,搭建林间茶会、溪畔书画等沉浸式场景8个。

老人们在景区大自然的怀抱中舒展身心,感受伊春的生态魅力。(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构建宣传矩阵,叫响“老龄森养”生态品牌。做优线下推介。成功承办全国森林氧吧康养交流、中医药赋能森林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森林康养民宿发展交流等高端会议13次,签订寒来暑往生态康养旅居圈战略协议20余份。做大线上传媒。推出“森林之都·康养伊春”主题宣传活动,吸引社会关注,助力“深呼吸、深睡眠、深度游”老龄森养品牌破圈。做强银发营销。选聘103名康养体验官,建立32个“冬南夏北”康养交流群,构建“分享—推荐—回流”熟人化社区生态。
通过多举措推进,我市以生态优势向老年康养生态化、旅居化、幸福化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作机制快速建立。加入东北亚康养旅游联盟,与海南、云南等康养胜地建立客源互送机制。与哈尔滨、长春等城市开通康养专列,推动生态资源高效整合、康养产业深度融合。累计出台康养领域相关政策4个,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签署季节性康养互动协议107份,与全国23家养老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银发经济规模快速扩大。夏秋季旅居市场呈现“房间爆满、一床难求”爆发式增长态势,全市提供康养床位8000余张,年均接待外地康养老年人1.2万人次,老客户复游率达40%,老带新占比35%,全市接待旅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和76.2%,周边民宿、超市收入同比增长60%以上。康养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森疗师、康养师、按摩师增加至400余人,为老服务志愿者扩大到4000余名。岐黄养老养生苑等康养机构配备太赫兹太空舱、微高压氧舱等设施,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全市10个县(市、区)推出江鱼宴、雪猪宴、山野菜宴等各具特色的森林美食,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84个,基础设施适老化、智能化水平与服务品质同步提升。森林康养品牌快速叫响。五营、汤旺河、南山公园等房车营地客源覆盖三亚、重庆、上海、内蒙古等全国20余个省市,年接待旅居量达到7万人次,合作友好城市增加至10个。我市相继获得“中国康养旅游城市”“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康养旅居服务模式研究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旅居康养·乐享龙江——走进伊春国际森林康养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辐射至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