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霜降节气健康防护指南: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解析呼吸、心脑及关节疾病预防策略
2025年10月23日 15:32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3日电(李晓晖 安晨菲)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霜降节气。作为秋冬气候的转折点,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秋燥”未消且寒凉加剧,心脑血管、关节部位以及呼吸道成为疾病的高发区。针对这些健康隐患,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三位专家结合临床经验,给出精准科普与防护建议,助大家平稳应对节气变化。

  心脑血管健康:低温引发血管危机,这样应对更有效

  “低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寒冷会使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更值得警惕的是,60%的血管疾病患者会合并多系统血管问题,且早期常无症状。”神经外二科屈洋主任指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40岁以上有吸烟史、家族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针对心脑血管防护,屈洋主任给出以下关键建议:

  1. 动态监测与干预: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晨起和夜间的血压波动,遵医嘱调整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高危人群务必进行泛血管筛查,排查颈动脉斑块等隐性隐患。

  2. 科学御寒与起居:外出时做好头颈部、手部保暖,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以内,减少温度骤变对血管的冲击;坚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阳气,影响血管调节功能。

  3. 紧急识别与处置:牢记脑卒中“脸不对称、臂无力、语不清”的识别要点,发病后需在4.5小时“黄金治疗时间窗”内立即就医。

  关节疼痛:一冷就“僵” 专家教你给关节穿好“防护衣”

  “许多患者一到霜降时节便抱怨膝盖疼痛,甚至连上下楼梯都感到困难。”骨外二科孔庆波主任指出,霜降过后关节疼痛现象频发,其主要原因在于低温导致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缓,滑液分泌量下降,进而引起关节润滑不足、僵硬及疼痛加剧,这一现象对关节炎患者和有旧伤的人群影响尤为明显。“科学保暖”与“功能养护”是预防关节疼痛的关键措施。孔庆波主任推荐以下防护方法:

  1. 精准保暖与避寒:重点保护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佩戴护具减少寒冷刺激;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缓解僵硬感。

  2. 合理锻炼与养护:选择温和的关节友好型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减少关节损伤风险。

  3. 居家护理与干预:每晚可用38℃-42℃温水泡脚,同时热敷关节15-20分钟,改善局部循环;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乳制品,为关节软骨和骨骼提供营养支持;同时,每天至少保证20分钟的日照,以预防骨质疏松。

  呼吸系统:冷空气“侵袭”呼吸道,这样守护黏膜防线

  “随着寒冷节气的来临,门诊中感冒和哮喘患者的数量增多。”呼吸二科赵庆东主任指出,霜降之后气温骤降,这会直接导致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慢,免疫细胞活性降低,从而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疾病基础的人群,其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屏障更容易“失守”,症状也可能更为严重。赵庆东主任强调,科学预防需做好三重防护:

  1. 环境适应与防护: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室内保持湿度在40%-60%,避免干燥环境加重黏膜损伤,同时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增强免疫储备: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饮食上可选择梨、萝卜煮水加陈皮、生姜的搭配,既能润肺又能减少寒凉刺激,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增强黏膜修复能力。

  3. 症状早干预:出现持续咳嗽、喘憋等症状时,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可通过雾化、拍背等方式助痰排出,如果症状加重,喘不上气,一定及时就医。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提醒,霜降节气的养生关键在于“防寒、润燥、强体”。大家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防护,以确保平稳度过节气转换期。(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