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一封来自上海游客的感谢信
2025年10月21日 09:5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1日电(苑斯淇)最近,哈医大一院收到了一段包含暖意的文字——文中特别提到,哈医大一院呼吸内科“陈医生的仁心仁术与杏林春暖”的举动,让远道而来的上海游客在异乡就医时倍感安心,更由此深切地感受到哈尔滨是一座“美丽与温暖并存的城市”。

  哈医大一院的呼吸内科诊室中,傍晚5点的走廊渐渐安静,和平常一样,陈铭新医生正整理着当日病历,准备下班……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传来,一对夫妇带着外地口音着急询问:“医生,能再加个号吗?我们是从上海来的……”这是上海游客路先生的求助。他的太太王女士因哈尔滨降温衣物单薄,突发发烧咳嗽,等赶到哈医大一院时,门诊早已过了挂号时间。

  “看他们急得额头都冒了汗,还一个劲说‘不好意思耽误您下班’,我哪能不管?”陈铭新医生回忆,他当即决定晚走一会儿,麻利地帮两人加了号。

  诊室内的交流,更像是一场暖心的“双向奔赴”。王女士此前在上海被怀疑有哮喘却未确诊,就诊时特意把所有检查资料都掏了出来,一页页递给陈铭新医生,而陈铭新医生逐份翻看资料,细致分析病情。“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你别慌,我给你几个治疗建议,咱们一步步来。”怕夫妇俩听不懂专业术语,他还特意放慢语速,把用药方法、注意事项拆成通俗的话反复讲。

  得知两人下一站计划去吉林,陈铭新医生又多了份“操心”:“你这CT挺久没复查了,最好先查一下排除肺炎。要是片子没事,单纯咳嗽问题不大;万一有情况,要么在哈尔滨住院,要么赶紧回上海治,别等病情变重。”为了让他们少跑冤枉路,他还主动指导两人扫码预约急诊CT,嘴里反复念叨着,“我不走,等你们把事儿解决完我再走,不用急。”

  这份耐心,让夫妇俩格外感动。后来他们特意打表扬电话,电话里提到“陈医生让我们觉得哈尔滨不只是有美丽的风景,更有实实在在的温暖”。

  而这样的评价,却让陈铭新医生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我该做的,哪想到能和‘城市温暖’挂钩?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理解,还认真听我讲每一句话,这种互相体谅的感觉特别好。”

  哈医大一院的日常里,这样美丽的邂逅还很多,它们藏在每一处寻常角落……

  在哈医大一院,“医者职责”从来不止于精准诊疗的专业边界,更根植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底色。每日穿梭于医院的患者,对医护而言或许是诊疗流程中的寻常片段;但对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心怀焦虑的求医者来说,每一次就诊都是牵动身心的“人生大事”——这份对“患者大事”的敬畏,早已融入哈医大一院的服务基因。“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科室有文化、教授有文采、主任有情怀、医护有情操”,这既是哈医大一院全体医护深耕医疗领域的价值坚守,也是医院以专业立院、以文化铸魂、以情怀暖人的生动写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帮一点、多讲一句,让患者舒心、让家属安心,从来不是某一位医生的“额外付出”,而是哈医大一院全体医护践行多年的职业准则。从门诊的耐心答疑,到住院的细致照料,从对本地患者的贴心叮嘱,到对外地游客的主动帮扶,每一份关怀都在诠释“医院不只是治病的场所,更是传递温暖的港湾”。(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