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龙中医一院肾病二科联合介入科 为耄耋老人解决中心静脉狭窄及透析导管功能不良
2025年10月17日 20:03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7日电(刘璐)82岁的张大娘4年前因膀胱占位性病变导致肾衰竭,一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至今。1周前进行透析治疗时,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泵控血流量不达标、透析时机器频繁报警的情况,于近日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肾病二科主任于思明通过详细问诊及查体后分析得出结论:患者有长期导管留置史,且超声下更换透析导管后效果仍不理想,不排除中心静脉狭窄的可能。建议入院行上腔静脉造影以明确中心静脉的情况。

造影下提示上腔静脉近腔房交界处狭窄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肾病二科主任于思明、介入科负责人吕勃川带领医生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开展术前病例讨论,制定术中应急预案。

球囊扩张狭窄处

续贯扩张接触狭窄后,造影提示上腔静脉至心房血流满意

  术中,通过颈内静脉穿刺、拔除原导管、置入导管鞘,对上腔静脉进行造影时发现,近腔房交界处存在狭窄,血流不畅,李春生和孙佳新医生在于思明主任的全程指导下紧密配合,交换导丝到达目标位置,对狭窄处及整段上腔静脉进行逐级高压球囊扩张。扩张后造影显示狭窄解除,造影提示上腔静脉血流满意。

  据于思明主任介绍,长期使用导管透析时,多数患者不可避免会出现导管机械性并发症,如导管功能障碍、导管位置异常、导管相关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狭窄、导管破损或断裂等情况。因此对于有反复置管史、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造影以明确病变情况尤为重要,影像引导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核心价值越来越突出。DSA引导下置管,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全面精准地呈现目标血管的相关情况,为解剖结构异常、有反复置管史、存在血管病变等情况复杂的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了坚实保障。

术后透析时泵控血流量可达每分钟240ml

术后胸部正位片

  从“经验医学”到“精准可视化”,从“看不见”的经验,到“看得见”的精准,龙中医一院临床与影像多学科合作,利用可视化的操作,为每一位患者搭建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未来,肾病二科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以精准医疗守护患者“生命线”。(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