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医大二院召开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障碍康复委员会暨内毒毒素治疗交流会
2025年10月15日 20:1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5日电(田为 曹玥)为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运动障碍疾病诊疗技术的推广与创新,提高黑龙江省运动障碍诊疗水平,10月12日,由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睡眠学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障碍康复委员会暨内毒毒素治疗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广志教授,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障碍康复委员会名誉主席、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梁庆成教授为会议致辞,大会主席、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丽梅教授为会议致辞并做工作报告。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十余名专家进行了学术讲座分享,省内百余名神经内科同道出席会议,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张双副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广志教授致辞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障碍康复委员会名誉主席、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梁庆成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丽梅教授为会议致辞并做工作报告

  张丽梅教授介绍,本次学术会议共进行了11场专题讲座,内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涵盖神经内科、康复医学、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全面探讨了运动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创新,重点展示了新技术在帕金森病管理中的应用、MRgFUS等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科技与医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并设立肉毒毒素治疗专题,包括面肌痉挛、运动障碍病的肉毒毒素治疗进展、肌骨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精准治疗等,突出了该疗法在临床中的核心地位。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黑龙江省运动障碍康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在全省的引领地位。通过多学科、高水平的深入探讨与实践经验的分享,必将有力推动肉毒毒素治疗等前沿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与普及,为提升区域运动障碍疾病整体诊疗水平、造福广大患者持续贡献力量。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北大医学部神经病学系副主任陈海波教授线上讲座

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帕金森病临床研究和诊疗中心主任陈彪教授讲座

  学术会议邀请了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北大医学部神经病学系副主任陈海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帕金森病临床研究和诊疗中心主任陈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吴逸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变性与遗传病专科主任、湖南省神经变性病与遗传病精准诊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郭纪锋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琳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金淼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潘丽珍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颖教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杨晓帆教授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吴逸雯教授讲座

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变性与遗传病专科主任、湖南省神经变性病与遗传病精准诊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郭纪锋教授讲座

北京协和医院王琳教授讲座

中日友好医院金淼教授讲座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潘丽珍教授讲座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颖教授讲座

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杨晓帆教授讲座

  张丽梅教授介绍,肉毒毒素,许多人因其“美容除皱”的功能而熟知它。然而,在医学领域,它更是一种用途广泛、效果显著的“多面手”和治疗许多疾病的有力武器。由于其精准、微创、副作用小的特点,肉毒毒素在神经内科,特别是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主要治疗领域包括,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颈部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帕金森病足趾痉挛、肌肉强直、流涎等问题;由脑卒中等疾病导致的上肢或下肢肌肉僵硬、痉挛等等。肉毒毒素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通常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无需住院,效果通常在注射后几天至一周逐渐显效,并可持续3-6个月甚至更久,症状复发时可再次注射。

学术会议主持人

  她强调,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作为黑龙江省运动障碍疾病诊疗中心,在肉毒毒素治疗领域深耕数十年,病种覆盖广泛,诊疗经验丰富。并配备超声引导设备,应用肌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精准肉毒毒素注射。同时不断开展肉毒毒素治疗的临床研究,探索新的适应证、优化注射策略,造福广大患者。(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