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5日电(韦洪基)近日,在穆棱市马桥河镇北盛村的万亩大豆种植基地,两台大马力联合收割机沿着130厘米宽的大垄豆田匀速地收割作业,引擎的轰鸣声与豆荚破裂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丰收的交响乐。
金黄的豆荚在收割机滚筒内被温柔地挤压破裂,饱满的豆粒如同金色的珍珠般经输粮管涌入等候的运输车辆,车斗里迅速堆积起一座座象征着丰收的“金山丘”,阳光洒在豆粒上,闪烁着温暖的光泽。据统计,大豆平均亩产稳定在500斤以上,95后新型职业农民魏代玲正凭借着科技力量,持续改写黑土地的粮食增产密码。
从2023年开始,北盛现代农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魏代玲在她所在合作社的万亩农业示范园区内,全面推广130厘米宽的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这项技术将传统的65厘米窄垄调整为宽垄,并采用多行种植模式,让大豆的光合利用率提升到了30%。在丰收的大田里,魏代玲兴奋地说,“今年我们主要是采用大垄密植技术,它不仅透风,透光性还好,公顷保苗率要比传统的垄作方式提高了10%,去年我们亩产量在400斤左右,今年我们亩产就达到了500斤,今年就是一个大丰收年。”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与国家农业农村部联合推进的大豆地方品种保护项目,已在这里落地并成效显著。合作社培育的“刮不倒”大豆品种,经过技术人员提纯复壮后,不仅抗逆性大幅增强,在风雨中不易倒伏,它的高油、高蛋白两项关键品质指标也实现同步提高,油分含量可达20%以上,蛋白质含量超过40%,品质远超普通品种。
43岁的张智军以前种地一直是单打独斗,凭着感觉走,30亩地的大豆田亩产量也就在300斤左右,2024年加入合作社之后,产量年年呈阶梯式增长,一到丰收季就乐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我家大豆增产了,2024年每亩增产了100来斤,2025年又增产了100来斤,芝麻开花节节高,真带劲呀。” 此外,张智军每年在合作社通过务工获得的额外收入也将近5万元。
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吸纳610户农民成为社员,通过“菜单式”托管服务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128户农民发展农业生产。2024年,实现社员户均增收2.1万元,今年,社员能户均增收2.3万元。
北盛村万亩大豆种植基地之所以年年实现丰产丰收,离不开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支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子全说,“我们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绿色防控,它可以有效的减轻大豆的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比如我们释放天敌昆虫,使用生物农药,让豆田里的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第二项措施是一喷多促,这项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大豆肥料投入的成本,而且可以促早熟,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大豆的丰产和稳产,让豆粒更加饱满圆润。”
在丰收的喜悦中,魏代玲开始着手规划产业发展蓝图,计划在年底之前,建成豆制品加工工坊,开发“豆腐宴”系列特色美食,想象着用自家高蛋白大豆做出的豆腐,口感细腻滑嫩,香气扑鼻;同时联动田间学校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旅游项目,让游客们亲手体验播种、收割的乐趣,全力构建“品种保护 + 精深加工 + 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穆棱大豆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