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宝杰在黄河路大桥现场盯控线缆拆除作业 王廉龙 摄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4日电(王廉龙)“最后一处附挂电缆已规范入槽,废弃线缆全部拆除完毕!”近日,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滨绥线黄河路大桥施工现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供电段安全科助理工程师张宝杰手中的对讲机传来捷报。至此,历时17个月的上跨桥附挂线缆隐患治理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该段管内尚志至绥芬河区段逾340公里的接触网设备上跨桥附挂线缆已全部拆除或移设,相关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根除。
作为黑龙江省内连接牡丹江与绥芬河的重要干线,牡绥铁路是国铁Ⅰ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也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绥满通道”的东段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滨绥铁路的重要一环,更承担着保障中欧班列高效安全通行的重要使命。接触网作为驱动电力机车驰骋不息的动力来源,其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这支“钢铁驼队”的运行安全。
“处置这些附挂线缆可真是一块硬骨头。”张宝杰介绍道。长期以来,在滨绥线绥芬河站黄河路大桥上,各产权单位的电缆纵横交错、交织附挂。这些线缆在恶劣天气与原有固定措施老化的双重威胁下,极易发生脱落,并与下方的接触网设备搭接,引发接触网跳闸、线索烧损等弓网故障的重大风险,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硬骨头”?又该如何逐一“啃”下?这道安全难题,不仅考验着张宝杰,对于整个牡丹江供电段而言,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为彻底根治隐患,筑牢路外供电安全防线,牡丹江供电段迅速组织所辖车间第一时间启动重大隐患处置预案,并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面对产权单位众多、协调链条长、天窗时间有限等现实挑战,张宝杰作为工作组骨干,带领成员主动出击,积极对接绥芬河市住建局等地方政府部门,成功推动隐患治理纳入地方重点督办事项,构建起“路地联动、政企协同”的高效工作机制,将“隐患难题”转化为“区域共治”。
该项工作自2024年4月系统推进以来,至2025年9月,在段专项工作组的统筹指挥下,参战人员克服技术协调复杂、施工“天窗”时间紧张、现场环境多变等实际困难,先后完成管内苇河地区3处公跨铁立交桥、牡丹江地区绥芬河站黄河路大桥等累计近70根附挂线缆的拆除与移设任务,最终将这块长期困扰供电安全的“硬骨头”彻底啃下。
“这线缆最开始缠缠绕绕的好像‘蜘蛛网’,看着就堵心,现在整治完,我这心里老亮堂了!”张宝杰指着整洁的桥面笑着说道,“我们就像‘保洁’,给铁路‘刮了胡子理了发’,不仅看着精神了,中欧班列现在跑起来也更安全畅快!”(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