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4日电(王惠泽)秋风是伊春的化妆师,吹过小兴安岭,群山就换了模样。原本满目葱茏,此刻已是五彩斑斓。“五花山”色从谷底一路铺向山脊,金一层、红一层、橙一层,像是秋风挥洒点缀,叠出一幅斑斓的锦缎。

这哪是寻常换季?分明是山林赶赴秋日的宴会,描了眉、涂了唇,一身彩装,亮堂堂。
抬眼尽是好风光,这便是伊春送给“且”的见面礼。
“且”是东北方言中对客人的亲切称呼。恰逢“十一”假期,伊春捧出绝美秋景,天南地北的“且”也如约而来。全市各大景区游人如织,满是扛着相机、面带笑容的游人,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乌带公路蜿蜒于斑斓林海间,来自长春的时国浩一家走走停停,不时驻足。“一路上都是好风景,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时国浩说道。秋意微凉,却丝毫不减这家人的游览热情。像他们一样,许多游客专程为伊春的秋色而来。
在高速路口,挂着黑A、豫C、京A等牌照的车辆排起长队,交警们有序疏导。飞往伊春的航班也格外繁忙,据了解,“十一”黄金周期间,伊春林都机场预计保障航班74架次,旅客7677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为招待好络绎不绝的“且”,伊春早早开启了“宠客护游”模式。全市1200余名机关干部、青年团员、社区工作者组成助游志愿服务队,分布在百余处“志愿服务站”和“国庆游览指引岗”,红马甲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嘉荫县茅兰沟景区,志愿者正为游客分发御寒棉衣和红糖姜茶。来自洛阳的游客孙坤说:“来之前不知道山里温差大,没带厚衣服,没想到伊春这样周到,太贴心了。”
针对“一老一小”特殊群体,伊春更是呵护有加。各大景区配备婴儿车、儿童座椅。母婴室热水、纸尿裤一应俱全。志愿服务站备着血压仪、除颤仪和应急药品,志愿者都经过多次专业培训,能帮助老人测血压、做基础健康监测。
汤旺县还组建了机关志愿服务车队,专门协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带孩子的家庭接送行李、往返景区,让每位“且”都能游玩无忧。
在“且”看不到的地方,也藏着伊春的诚意。

节前,卫健部门走遍全市各大住宿场所,开展全面体检,从布草更换到杯具消毒,不放过任何细节。据统计,共督促帮助357家住宿完成了布草更换,近6万件床单被套焕然一新。
同步推行的“红黑榜”制度,让卫生状况一目了然。一位民宿老板说:“大家都争着上‘红榜’,卫生和服务是游客最看重的招牌。”
贴心相待,那只是伊春待客的标配,一场场精心筹备的文旅活动,才是招待“且”的重头戏。
这个假期,以“最美五花山”为主题,伊春推出了森林研学、民俗节庆、文化博物等多重体验板块,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深度感受林都的独特魅力。


在金山鹿苑,游客手拿胡萝卜喂养温顺的小鹿,孩子们笑声清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导游讲解着百年红松的故事,来自吉林的马女士听得认真,不时俯身对孩子说:“你看这松树多高,咱们都要爱护树木。”寓教于游的研学体验,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悄然播撒。

国庆期间,伊春各大博物馆也成了热门打卡地。在嘉荫恐龙博物馆内,孩子们戴着VR设备穿越到白垩纪时代,探寻恐龙奥秘;铁力市博物馆中,大家忙着收集限定印章,在寻章中了解文物故事;市森林博物馆通过4K航拍影片《五花山》展现北国秋日壮景;市博物馆的“月满中秋,手作团圆”活动,则让游客们在一针一线制作扇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细腻魅力。
不止于此,为让秋日山林变成了一个可玩、可感、可珍藏记忆的欢乐天地。全市还同步开展“赶山季”秋货大集,森林山货、非遗工艺品等商品琳琅满目,满足游客“寻味林都、带走特色”的愿望。创意十足的松果集市也在各大景区亮相,游客可参与“捡松塔”“烤松塔”等趣味活动,体验林区秋季氛围。中秋当日,各地还将举办“林都庆团圆·万人品月饼”活动,游客可品尝巨型月饼,参与投壶、猜灯谜等传统游戏。
来自四川的蒋钰林由衷地说:“第一次来伊春就爱上了这里,不仅五花山漂亮,还能体验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下次我想住上一段时间,好好感受这里的生活。”
假期虽短,情意绵长。许多游客踏上归途时,已在憧憬下一次的伊春之约。“好客伊春”,用它的真诚与热忱,给每一位“家中来且”都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