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30日电(李晓晖)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为让市民在享受假期时无健康之忧,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多学科专家从饮食、作息、出行、急救、慢病管理等多个维度,带来专业且实用的健康提醒。
健康饮食篇:节日聚餐往往菜品丰盛,易加重肠胃负担。消化科专家强调,饮食需遵循“优化选择”的原则:
1、遵循黄金搭配:每餐保证“优质蛋白+丰富蔬菜+适量主食”的黄金搭配。
2、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应做到细嚼慢咽,每餐吃到七分饱即可,避免过量摄入油腻、辛辣及过甜食物。
3、保证饮水量:每日需饮用1.5-2升温水,也可适当饮用陈皮茶理气健脾,或山楂荷叶茶消解肉食积滞,助力消化吸收。
慢性病管理篇:老年人假期更需加强病情监测与管理。心内科专家指出,慢性病患者应严格遵循“缓解症状、控制进展、预防并发症”的理念,不可因节日擅自停药或减量。
1、定期监测: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避免高糖饮食,以防诱发并发症。
2、控制饮食:饮食上应延续清淡风格,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防范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3、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若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科学用眼篇:假期用眼场景丰富,眼部健康易被忽视。眼科专家提醒:
1、防干眼:用电子产品时,建议每40分钟远眺绿植或天空,干涩明显时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2、防紫外线:秋季晴天紫外线仍强烈,可佩戴太阳镜、宽檐帽,使用遮阳伞。
3、防过敏:花粉、尘螨等易诱发过敏性结膜炎,切勿用手揉眼,可通过冷敷或生理盐水湿敷缓解。
4、防外伤:细小异物可等待泪水冲刷,持续不适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角膜异物或撞击后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处理。
规律作息篇:假期作息紊乱易引发睡眠问题,精神心理科专家提醒:
1、科学作息:改善睡眠需保持规律作息,即使假期也应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避免熬夜后补觉过久;
2、注意饮食:避免睡前过饱或摄入辛辣食物,酒精虽可能助眠但会降低睡眠质量,需谨慎饮用。
3、调节环境: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凉爽,若卧床30分钟仍未入睡,可起身做看书等轻活动,待困倦后再返回睡眠;旅途住宿时,可携带耳塞、眼罩,减少环境干扰。
急诊急救篇:游玩中难免遇到突发健康状况,掌握正确急救方法至关重要。急诊科专家强调,若出现心绞痛、脑卒中疑似症状,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偏瘫、失语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休息,避免随意移动;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立即补充含糖食物缓解,症状未改善需及时就医;户外意外擦伤、扭伤时,先冷敷止血消肿,严重时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避免活动加重损伤。
假期旅行“急救包”分类清单
1、消毒包扎类
碘伏棉片:小伤口、擦伤消毒,独立包装便携
75%酒精湿巾:手部、物品表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无菌纱布+医用胶带:覆盖较深伤口,固定用
防水创可贴:处理浅小伤口,适配洗手、涉水场景
弹性绷带:扭伤、拉伤时加压包扎,减轻肿胀
2、工具器械类
医用剪刀:剪纱布、胶带或衣物,选圆头款防误伤
镊子:夹取伤口异物(如沙尘、小石子)
电子体温计:快速监测体温,排查发热情况
一次性医用手套:处理伤口时隔绝细菌
3、应急药品类
退热药、感冒药、止泻药、抗过敏药、晕车药、驱蚊液等
4、特殊保障类
慢性病用药:额外携带足量降压药、降糖药等,分小包装存放并标注用法用量
应急卡片:手写姓名、紧急联系人电话、基础病史(如过敏史、慢性病),便于突发情况及时求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