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30日电(刘璐)清晨五点半,城市尚在沉睡。田昊仔细抚平制服上的每一道褶皱,指尖在警号上停留片刻——警号尚带着崭新的冷光。那一天,是他从警后迎来的第一个烈士纪念日。
前往烈士陵园的道路异常安静,唯有萧瑟的秋风卷着枯叶打着旋,将湛蓝的光晕投在黎明前的青灰色天幕上。他身旁驾车的,是师父老徐。老徐目光平视前方,沉默如山。那份沉默,于新警而言,比任何言语都更沉重。
陵园门口,“烈士纪念日”的横幅被晨风吹得微微鼓动。松柏苍翠,墓碑如列队的士兵,整齐、肃穆,每一块光洁的大理石之下,都安息着一团曾经熊熊燃烧的火。
纪念仪式开始。当哀乐低回,全场垂首静默,他闭上双眼,耳边却异常清晰:仿佛听见了遥远都市的喧嚣车流,听见了校园清越的钟声,听见了市井巷陌的寻常笑语……这,就是英烈们用生命誓死守护的“寂静”。人们享有的每一个平凡日夜,正是他们再也无法见到的黎明。
礼兵抬起花圈,缓步走向纪念碑。那一步步,似踩在所有人的心跳上。他看到前排的师父老徐,肩背依旧挺拔如松,但一滴水珠却从他被岁月刻下皱纹的眼角急速滑落,迅疾得如同错觉,砸入脚下的黄土,瞬间消失不见。那一刻,这位新警忽然读懂了老徐一路的沉默。那不是一个老警察的坚硬,而是一位幸存战友,穿越十数年时光,前来赴一场无声的约。老徐带来的,是又一个年头的平安捷报,是“你未走完的路,我们仍在坚定地走”的承诺。
笛声长鸣,撕裂长空。这声音于他,不再仅仅是警报,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问答。先烈们以生命作答的,是关于忠诚、关于牺牲、关于“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终极考题;而这笛声,正是生者对先烈、对历史、对人民的回答:我们在!使命仍在传承!
站 在公安烈士纪念墙前,阳光透过松柏洒下斑驳光影,当他的指尖轻触那些冰冷却滚烫的名字时,这位入警不久的新人,忽然懂得了“警察”二字的千钧之重。英烈们以热血浇灌和平,用生命点亮正义,在这片无声的纪念地里,他听到了最为震耳欲聋的初心叩问。
纪念不是为了沉湎悲伤,而是为了更好前行。作为新警,他们未曾经历枪林弹雨的考验,却时刻面临日常琐碎中的意志打磨。烈士们用生命捍卫的理想信念,正需由后辈在平凡岗位上延续传承。处理每一起群众纠纷,巡查每一节车厢,办理每一份案件材料,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恰是构成平安大厦的基石。当他在深夜疲惫时,总会想起纪念墙上那些永远年轻的面容——他们未能走完的路,正由新一代接力前行。
公安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烈士们之所以无畏牺牲,正是因为心中装着百姓。作为新警,他们或许暂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完全可以在服务群众中践行烈士精神。一句耐心的解释,一次及时的帮助,一场成功的调解,这些细微之处皆是对烈士遗志的最好传承。他逐渐明白,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融于日常的每一个选择——选择坚持正义、选择守护弱者、选择在疲惫时再多一份耐心。
纪念日的意义在于唤醒记忆,更在于照亮前路。作为新时代警察队伍的新生力量,新警们站在烈士们的肩膀上,享受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更应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灵——将感动转化为行动,将敬仰落实为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不平凡的使命,让烈士精神在每一趟巡视的列车上重生,在每一次为民服务中延续。
仪式结束,人群渐次散去。阳光已遍洒陵园,为每一座墓碑镀上温暖的金边。他落在最后,再次回到一位年轻烈士的墓前。他立正,抬起右手,向那位素未谋面却血脉相连的战友,献上崇高的敬意。他触摸着自己的警号,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仿佛被注入了温度,那是由无数前辈的英魂与新一代的初心共同煨热的编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