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9日电(记者 史轶夫)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才短缺与编制资源紧张的双重困境是制约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一方面,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但受限于编制资源的固化与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传统编制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导致编制资源无法高效配置到最需要的岗位和企业。为破解这一难题,汤旺县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与编制管理机制,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打破编制壁垒,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推行“双岗双薪”柔性用才模式
汤旺县创新推行“双岗双薪”柔性用才模式,通过三项精准举措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一是创新“体制内保障+体制外发展”双轨机制。人才与事业单位签订保障协议,由财政承担社保、档案等基础保障费用;同时与企业签订岗位协议,明确职责与绩效薪酬。鑫旺山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此机制引进2名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节省社保等用工成本约3.6万元,降低人力资源成本22%,并在5个月内成功解决锅炉设备调试等5项技术难题。二是建立弹性工作与双向赋能机制。实行“事业单位基础工作+企业项目工作”双轨考核,人才每周可灵活安排3-4天在企业服务。该机制使派驻人才在半年内为鑫旺山公司解决8项技术难题,生产效率提升25%,年度预计新增产值约180万元。三是强化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派驻前开展政策法律风险评估率达100%,同步签订《技术支援服务协议》和《廉洁服务承诺书》各2份,明确20项权责条款和5项廉洁要求。此举使企业技术服务满意度达100%,纠纷发生率为零。该模式实施以来,已为鑫旺山公司节约用工成本近20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300万元,技术问题解决周期平均缩短40%,真正实现了“政府保基础、企业用专长、人才得发展”的三方共赢局面。
二、推出“期权激励+政策包”留才组合拳
以股权激励和全方位服务保障增强人才黏性,有效破解企业引才留才难题。一是创新实施人才期权激励计划。企业与人才以协商方式约定,服务期满三年且考核达到优秀等次者,可享受股权或期权激励,推动形成人才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二是配套推出“人才政策服务包”。系统整合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支持,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切实解除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健全多路径发展保障机制。服务期满后,人才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留企任职、自主创业或回归体制,政府协同提供编制保留、岗位安置、政策延续等支持,真正实现人才“有出路、有奔头、有保障”。该机制在九鑫集团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汤旺县为企业招聘2名大学生,服务期满后可根据意愿选择去留。愿意留企工作的保留事业编制,选择离开的由政府安排到事业单位入职,并提供期权激励和政策包支持,有效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增强人才黏性。通过这一机制,企业不仅实现了人才留存率100%,核心团队稳定性显著提升,用人成本降低20%以上,更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企业育才+生态留才”长效机制
汤旺县聚焦企业实际需求与人才发展,系统构建“企业主导育才、生态服务留才”长效机制,推动人才与企业从“简单落户”向“共同成长”深度转变。一是开展试点示范与经验提炼。在鑫旺山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率先开展试点,系统梳理并总结“双岗双薪”“期权激励”等机制在降成本、提效能、促创新等方面的实际成效。试点企业人力成本降低超20%,半年内推动生产效率提升25%。在此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与操作路径,为更大范围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化政策集成与服务流程。制定并完善《汤旺县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旺企行动”方案》,系统整合编制管理、薪酬激励、服务保障等11项支持政策,明确服务流程和责任单位,实现政策申请材料精简40%、办理时间压缩50%,显著提升政策协同性和执行效率。三是建立评估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每年对人才政策实施效果开展综合评估,构建涵盖企业满意度、人才留存率、成果转化率等8项核心指标的监测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求动态优化政策,有效确保人才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和良性发展。
下一步,伊春市汤旺县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项举措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打造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精度的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