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秋分寒暑交 防病要趁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开出健康指南
2025年09月23日 16:4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3日电(李晓晖)9月23日,正式迈入“秋分”时节,暑热渐退、寒凉渐生,昼夜温差加大。为预防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给出以下具体建议:

  警惕流感与呼吸道疾病“趁虚而入”

  秋分后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更易侵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基础病患者也面临急性发作风险。呼吸二科赵庆东主任强调,预防需做好“三道防线”:

  1、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降低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

  2、室内保持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湿度维持在4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外出时注意增加衣物避免受风寒;

  3、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坚持适度锻炼增强肺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专家提示:出现持续咳嗽、咳痰、胸闷、发热(>38.5℃)时及时就诊,尤其老年人、儿童、哮喘患者需避免自行用药。

  稳住血压 守护“心动力”

  秋分后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血管受冷易收缩、血压波动加剧,心脑血管疾病进入“多事之秋”。心内一科周大亮主任指出,心脑血管防护核心在“稳”。

  1、控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晨起时缓慢起身,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诱发不适。

  2、调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与优质蛋白,避免暴饮暴食增加心脏负担。

  3、识信号:若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左肩放射痛等症状,需立即休息并拨打急救电话,黄金救治时间不可延误。

  警惕诱因 远离“脑危机”

  神经外二科屈洋主任强调,秋分后昼夜温差拉大,易引发血管收缩痉挛,成为脑血管健康的“季节性考验”。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控基础病: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严格管控指标,定期复查,避免血糖血脂波动加速血管粥样硬化。

  2、避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暴怒、焦虑等剧烈情绪波动;寒冷天气外出时做好头部保暖,预防血管骤缩。

  3、察异常:牢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等脑梗典型症状,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

  调节节律 应对“秋燥”伤脾胃

  秋分后“秋燥”渐盛,如果饮食不当易引发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原有胃肠基础病患者更易复发。消化一科常晓华主任建议,消化防护需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养:多吃温润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油炸食物刺激胃肠黏膜;晨起喝一杯温水,缓解肠道干燥。

  2、节律养:保持三餐规律;睡前2小时不进食,减轻胃肠夜间负担。

  3、情绪养:不良情绪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日常可通过散步、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维持消化功能稳定。

  秋分是季节交替的健康关口,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提醒,疾病预防需兼顾“防护、监测、应急”三大环节,结合自身健康状况科学调理,方能平稳度过季节交替,守护身心健康。(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