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18日电(谷洋何瑞轩)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达呼店镇北兴村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红色动能”,以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尖兵,在黑土地上蹚出“党建引领、产业突围、群众共富”的振兴之路,奏响了“党员带头闯、群众跟着干、产业节节高”的奋进乐章。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组织是产业发展的魂。”北兴村党支部吃透“百千工程”项目要求,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谋划产业发展。结合本村耕地条件与种植基础,明确“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产业突围、群众增收”的发展路径,将12名党员分配至产业谋划、地块协调、技术服务等关键岗位,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凝聚发展合力。针对以往以玉米为主、水稻大豆零散种植、品种杂、技术弱、亩产低等突出问题,党支部主动牵头,全面摸排土地资源,积极对接农技部门引进良种、建立标准,推动零散地块整合与规模化经营,为产业振兴筑牢“主心骨”。
在“百千工程”引领下,北兴村党员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奋战在产业一线。村干部刘岩主动承担水稻产业升级重任,通过外出学习、反复试验,引进“绥粳18”优质品种,试种成功亩产提高200斤,带动全村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133公顷;村干部赵立刚率先引进大豆大垄密植技术,带头流转360亩土地,预计亩产达430斤,推动“党支部+党员+农户”种植模式逐渐成熟;党员李彬投入40多万元购置智能农机,搭建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1100亩大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亩产预计超460斤,并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义务传授技术,惠及广大农户。
随着“百千工程”深入推进,北兴村党支部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实现产业“三大转变”。从零散种植走向规模经营,从传统耕作升级科技赋能,从农户单打独斗转型党群抱团发展。如今,北兴村水稻、大豆产业齐头并进,智能农机穿梭田间,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村民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合作经营实现收入稳步提升。
北兴村将继续以“百千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扩大水稻、大豆种植规模,推动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效益好”迈进,吸引更多党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党建红引领产业兴,产业兴带动乡村富”的振兴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