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16日电(记者 史轶夫)近年来,在大庆市林甸县活跃着乡村田间、地头的这样一支干部队伍,他们带着组织的嘱托、带着为民的情怀,从机关单位走向田间地头,从“办公室”扎根“村支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成为乡村振兴一线的“尖兵”。他们是各级部门选派在林甸县的168名驻村干部——一群把“驻村”当“住心”、以“帮扶”促“振兴”的“乡村领路人”。
据了解,林甸县共有5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抓党建强班子,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治理,核心在人。驻村工作队以“建强支部、育强队伍、夯实制度”为抓手,推动党组织提升建设,激活村级组织“神经末梢”,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花园镇火箭村驻村工作队坚持抓共建、抓特色、抓活动,以党建引领一根针串起基层千条线。四季青镇新民村驻村工作队始终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创新构建强制度固根本、强队伍聚合力、强品牌树旗帜“三强”党建工作体系。鹤鸣湖镇三合村驻村工作队开创性提出了“一三四五”党建体系建设,一面旗帜定方向,三产联动闯富路,四有引领树新风,五化并举美家园,着力打造“富裕三合、文明三合、美丽三合”党建品牌。
盯产业壮集体,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驻村工作队聚焦“一村一品”,立足资源禀赋、创新联结机制、推动全域联动,让乡村经济从“单打独斗”走向“集群发展”,集体经济“家底”越来越厚,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用好庭院“方寸地”,打造致富“增收园”。2024年,林甸县把促农增收的触角延伸到发展庭院经济上来,探索出一条特色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实现总产值1583万元。各驻村工作队结合实际,重点解决“谁来种”,“怎么种”,“如何卖”的问题,全面盘活“沉睡”的闲置资源,把自家的“农家院”建成增收致富的“后花园”,实现了人居环境和村民收入的双提升。2024年,全县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71个,占比达86%,面积达到10553亩,同比增长28%,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达到24436户。
育强帮扶车间,跑出联农带农富农“加速度”。黑龙江泽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24年1月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带动周边农户就业93人,其中脱贫人口16人,人均年增收2.2万元。泽及农业就业帮扶车间推出了“弹性上岗”模式,员工根据农忙时节灵活调整工作班次,实现了务农与就业双赢,在集中加工期日用工量可达300人次,年市场化用工15000余人次,有效的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收。
打造特色产业,拓宽增收多元渠道。鹤鸣湖镇东升村驻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了林甸东升绿化养护有限公司,每年带动就业180多人,人均稳定年增收1.5万元。四季青镇新民村工作队协调资金100万元打造特色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大棚10栋,种植面积11200平方米,引入嘎啦果西红柿、东北香瓜等高附加值作物,年收益突破80万元。林甸镇实验村工作队在小微水体治理中,创新工作思路,规划坑塘养殖小龙虾项目,采用分户散养模式,增加育苗数量,户均增收1000元,每亩水面村集体收入增加7000余元。
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林甸县坚持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例如,鹤鸣湖湿地温泉度假区将温泉、湿地、乡村、冰雪等元素有机融合,建设了集住宿、餐饮、温泉泡浴、乡村采摘、中医疗养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四合乡联合村依托猛犸乐园景区,发展特色采摘、垂钓露营、民宿旅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强基础惠民生,绘就乡村振兴“幸福卷”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今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帮助群众解决教育、医疗、春耕物资、增收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949件,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57万元,举办各类文体活动73场次,举办技能培训、知识讲座32场次,协调医疗部门开展义诊36场次,资助困难学生57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好评。
红旗镇永胜村驻村工作队争取中国贸促会等单位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96盏,硬化道路2.3公里,清挖沟渠12公里。林甸镇长青村驻村工作队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协调价值100万元生活物资,丰富“爱心超市”物资储备,激励村民踊跃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环境整治等村级事务,实现了“爱心超市”与村民生产生活的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四合乡长胜村驻村工作队以民心为本,用真情服务聚人心。2024年,驻村工作队落地惠民实事36件,累计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次,村民幸福感显著增强,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村活动室打造成集“协商议事、调解纠纷、政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议事厅,大事小事都让村民说话,靠着“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土方法,成功解决邻里矛盾19起,2023年长胜村获评全县“零信访村”荣誉称号;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市热力集团,捐赠价值4万元智慧屏、摄像头等设备,结合“数字乡村平台”建设,给村里装上“智慧大脑”,村委会大屏幕可实时查看全村监控,手机就能办低保申请,实现了信息共享和高效管理,村民办事更便捷。四季青镇志合村工作队协调资金20万元建设农田排水项目,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村民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东兴乡勤俭村工作队争取“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91万元,新建入户路口硬化5040平方米、入户路口涵洞168道、钢筋混凝土预制排水沟5560延长米。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周边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从“驻村”到“住心”,从“帮扶”到“共兴”,林甸县的驻村干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联系群众的“贴心人”,用智慧和行动助推乡村各项事业步入振兴发展“快车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