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9日电(李金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日趋多元化的就业需求,新就业群体正成为城市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伊春市伊美区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路径,以“暖新传承、暖新成长、暖新关爱、暖新守护”行动为抓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暖“新”生态,将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全力确保他们立住脚、安下心、圆好梦,同心共筑“稳稳的幸福”。

党旗引领,暖心传承信仰根基
伊美区始终将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着力增强党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源头发力,扩充组织“蓄水池”。坚持“应纳尽纳、动态管理”原则,着眼长远发展,抓实源头培育。一年来,有计划、有重点地在新兴领域中发展党员17名,培养积极分子9名、储备24名,吸引31名新就业群体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不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点培育赋能,锻造先锋“排头兵”。建立党建指导员储备库,将135名熟悉党务工作、了解企业发展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役军人党员纳入管理,整合党校、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全程跟踪、精准滴灌”培养链,确保思想强化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实践活动,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先锋力量。
创新激励施策,激活党员“内生力”。试点推行“党员先锋补贴”制度,引导5家非公企业设立“先锋基金”,为32名表现突出的新就业群体党员每月发放50元“党员先锋补贴”。这一创新举措有效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激励新就业群体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展现新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技能加持,暖力成长逐梦未来
伊美区坚持以发展筑基,拓宽职业边界,让新就业群体“干得好有发展、留得住有希望”,助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融入城市发展。
靶向技能培训,练就从业“硬本领”。聚焦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点单培训、线上学习等形式,举办交通安全、权益保障、应急知识等讲座12场,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依托“森林学坊”“青年夜校”举办推拿、育婴和自媒体运营等职业技能提升班3期,吸引新就业群体学员135人次,切实丰富拓展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精准创业扶持,激活发展“新动能”。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提供政策支持,激发新就业群体的创业热情。聚合爱心企业,动员银行企业,定制“小哥贷”“骑手贷”“司机贷”等新就业群体创业免息贷款业务,构建“资源整合、直达快享、风险兜底”的支持链条,累计惠及新就业群体7名,助力货车更新、门店落地,让敢闯敢试的奋斗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出典型引领,增强职业“认同感”。实施“重点倾斜”推优计划,优先推荐3名新就业群体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推荐省级优秀志愿者1名,市级、区级劳动模范荣誉表彰对象6名。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切实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融入感和职业自豪感,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工作和社会建设中。
关怀备至,暖情关爱构建家园
贴心服务是最好的关怀,多元参与是和谐的基石。伊美区聚焦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整合多方资源,着力创建多元友好场景,为新就业群体服务提效、幸福加码,引导他们融入城市发展,反哺社会。
升级阵地网络,织密服务“连心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融合赋能,拓展延伸主要商圈、商超门店、银行网点“破圈融合”,升级打造26个暖“新”驿站,配置休息床铺、急救药箱、热饭饮水和打气充电等设施,开放社区餐厅优惠用餐,构建“全站式”服务载体,切实解决了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就餐难”等问题。这些暖“新”驿站成为了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中的“温馨港湾”,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和温暖。
联动多方力量,打造友好“生态圈”。不断拓展暖“新”服务半径,积极组织动员物业企业、网约配送平台、属地社区互联互动共建“骑手友好社区”,共同绘制友好线路图,升级优化楼栋指引、停车区和卫生间标识,实现“亮牌指路”,助力骑手配送速率提升。发动爱心商户设立“饮水站”“补给点”,构建“15分钟暖新服务圈”,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精准帮扶救助,筑牢民生“保障线”。落实困难新就业群体帮扶、子女助学等关爱政策,对遭遇重大困难的新就业群体予以救助,依托点亮“微心愿”关爱项目,对困难新就业群体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关怀。一年来,累计救助帮扶新就业群体134人,发放救助资金、基本生活物资合计7.32万元,切实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权益保障,暖意守护筑牢屏障
权益是发展的保障,和谐是共同的期盼。伊美区以需求识别为起点、体系发力为支撑、精准关怀为重点,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守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畅通诉求渠道,问需问难“共破题”。有效整合居民群、网格群、“12345”便民热线等平台,实现新就业群体各类诉求、急难愁盼问题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探索打造议事协商“新”模式,搭建“书记茶摊”“红色商圈议事厅”等暖“新”议事平台,听取收集骑手建议诉求57条,全面畅通新就业群体发声渠道、提升话语权,让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被重视。
构建维权体系,筑牢权益“防护网”。坚持打好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组合拳”,构建“1+4+X”维权援助体系,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人社、工会、司法和法院融合推进,若干援助律师协同发力,实现法律咨询、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受理业务咨询百余次,解决新就业群体劳动争议案件十余件,切实维护了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深化人文关怀,传递城市“真温情”。重大节庆、传统节日、“骑士节”期间,开展健康义诊、关怀慰问、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菜单式服务,切实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精准服务26次,惠及新就业群体近千人次,让他们在城市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伊美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他们为建设美好伊美贡献更多力量。让“新”火相传,温暖城市,照亮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