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8日电(刘文博)“您好,我需要把这张定期存单提前取出来。”2025年8月19日,中信银行哈尔滨汇锦支行营业大厅内,客户李某(化名)手持一张20余万元的定期存单,向柜员提出结清申请。这一看似寻常的业务,却在工作人员敏锐的洞察下,逐步揭开一桩涉嫌协助支取涉诈资金的风险事件。
接过存单的那一刻,柜员凭借高度的职业警觉,迅速捕捉到异常——该存单开立时间不久,客户年龄偏大,急于提前支取,轻声询问取款用途时,客户解释称需“帮儿子的朋友完成存款任务”,要将资金转存至他行。柜员贴心建议通过转账方式办理,安全又高效,却遭到客户坚决拒绝,理由竟是“对方银行未办卡,需现金存入”。
此时,另一名柜员回忆起关键细节:该客户前一日刚办理过开立定期存单业务,当时其言辞含糊。两位柜员迅速沟通,一致认为事有蹊跷,当即上报会计经理。会计经理立刻展开核查,发现客户预留地址为外地,结合异常行为,她进一步追问定期资金的具体来源。客户语焉不详,最终声称钱款由一位远在广州的“表妹”转账而来,却无法说明其基本信息及转账事由。“刚开即取、来源存疑、解释矛盾、拒用转账、异地身份……”诸多线索交织,指向该笔资金涉嫌诈骗。事态紧迫,支行果断行动,第一时间联系属地派出所及哈尔滨市反诈中心,请求协助核查。
警银协同机制迅速响应。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网点,一桩可能造成群众财产重大损失的金融诈骗,在银行员工层层把关、警银高效联动下,被成功阻截。这场“看不见硝烟”的防守胜利,并非偶然。它既是中信银行员工践行“金融为民”初心、扛起风险防控责任的真实写照,也是内外部反诈宣传持续深化、成效显现的生动例证——从一线柜员的警惕审慎、及时上报,到主管人员的冷静研判、快速决策,再到与公安机关的无缝协作,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金融工作者高度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隐蔽性更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提出更高要求。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以专业和细心筑牢金融安全防线,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为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