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8日电(曲艺伟)在百年口岸绥芬河站,马旭峰凭借精湛的双语能力和专业指挥,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中俄国际物流大动脉的畅通,见证着“钢铁驼队”跨越国界的蓬勃脉动。
每天,一列列满载煤炭、板材、粮食等物资的货物列车在绥芬河站进出国境,如同一条条“钢铁纽带”,保障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绥芬河站运转车间车站值班员马旭峰凭借一项特殊技能,成为保障列车高效运转的关键人物,他不仅能用流利的俄语与俄罗斯临站值班员实时沟通,更以精准的指挥能力,让中俄跨境货物列车安全、高效穿梭于国境线上。
工作时,马旭峰全程用俄语与对方核对车次、车型、重量和数量,对话流畅自然。他的工作主要是和俄铁车站办理出入境货物列车的开行组织,这和其他车站很不一样。此前,他做过扳道员、信号员,工作依赖手势和旗语,对俄语一窍不通。后来工作需要,就开始踏踏实实学,工作中跟着老师傅们学基础用语,休班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慢慢他发现学俄语特别有乐趣,不仅增长了一门技能,更让工作得心应手。
不到一年时间,马旭峰就掌握了日常工作所需的俄语词汇,大量口语练习让他的会话能力快速提升。如今,他不仅能与俄方车站工作人员顺畅沟通,更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尝试加快语速以提升行车组织效率。现如今绥芬河站通关能力大大提升,进出口货物运量大,出入境班列多。每天和俄方值班员沟通,至少要说几百句俄语,既要保证语速,更要保证每句话都准确无误。
走进马旭峰的行车室,对讲机和电话的响声此起彼伏。他一边用俄语与俄方沟通接发车事项,一边用汉语与本站调度员、助理值班员以及边检、海关等多部门协调,中俄双语自由切换已成为工作日常。
“每天,在我们的协调组织下,看着一列列国际货物列车进出境,我们有着说不出来的骄傲。”马旭峰说,“我们这个部门就像口岸站的‘大脑’,用专业技能和两种语言组织协调,保障国际货物列车安全进出,把煤炭、粮食等物资运往国内外,我觉得自己既平凡也挺了不起。”
暑运以来,绥芬河站累计入境宽轨重车544列21354辆,进出口运量完成136.4万吨。这些数字背后,是马旭峰和同事们用双语沟通搭建的“高速路”,更是他们以精准指挥保障的“安全线”。
从“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从“一窍不通”到“交流无碍”,马旭峰用近20年的坚守和努力,成长为绥芬河铁路口岸的双语“指挥官”。他手中的对讲机里,俄语指令与汉语协调声交织,一列列满载希望的列车正驶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