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7日电(苑斯淇 冯明发)今年以来,哈医大一院呼吸介入团队已成功完成10余例高难度气道梗阻介入手术,标志着哈医大一院在处理复杂、高危气道疾病方面的救治能力已达到区域领先水平,为更多“呼吸受阻”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张先生(化名)今年39岁,最近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加重2周”紧急入院。刚入院时,患者呼吸极度困难,血氧饱和度持续偏低。特别是气管CT检查结果令人揪心:主气管上端靠近声门位置发现气管狭窄,阻塞气道管腔约90%,肺通气功能严重受损,血气分析明确提示患者已处于Ⅱ型呼吸衰竭状态。考虑到患者基础状况及狭窄位置的特殊性(声门下约2cm),传统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力学主任医师、张利娟副主任医师团队经过缜密评估,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迎难而上,采用微创、高效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方案——气道松解术,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
我院南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再次展现精湛技术,成功为一名因主气道瘢痕狭窄导致重度呼吸困难的青年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支气管镜下气道松解术。该手术迅速解除了致命性的气道梗阻,挽救了患者生命,彰显了我院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实力。

手术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与保障下顺利进行。由蒋力学主任医师、张利娟副主任医师带领冯明发住院医师等人组成的手术团队操作。气管镜探查清晰显示:瘢痕狭窄位于关键的气道“命门”,气管几乎完全闭塞,情况万分危急。团队临危不乱,精准施策:首先运用高频电刀对管腔的瘢痕进行精确切割、随即针对残留的瘢痕组织,联合应用氩等离子凝固术(APC)进行高效消融和止血,必要时辅以二氧化碳冷冻技术处理深层及边缘病灶,并反复通过球囊扩张等方法扩张气道。整个手术过程紧张有序,历时约50分钟,成功清除了超过80%的瘢痕组织。术后即刻效果显著:被瘢痕阻塞的气道瞬间恢复通畅,管径恢复至正常的85%以上,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即由术前的危险值82%迅速攀升并稳定在98%。
“目前,呼吸顺畅多了”,术后第一天,张先生即欣喜地表示,困扰多日的窒息感显著缓解。

“主气道,尤其是靠近声门位置的手术,堪称呼吸介入领域的‘雷区’。”哈医大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张薇教授强调,“此处操作空间极其狭小,毗邻重要血管和支气管,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或气道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手术不仅要求术者具备炉火纯青的内镜操作技巧、对气道解剖烂熟于心,更需要有极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多学科协作保障。通过微创手段迅速解除梗阻,为后续的病因诊断和综合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真正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救治理念。”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后续将根据患者气道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支气管镜下消融(包括电切、APC、冷冻、激光等)已成为病情复杂人群,包括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中央气道阻塞患者首要救命选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