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地市播报
首页地市播报
黑龙江克东:鲜食玉米串起增收致富“金链条”
2025年08月27日 10:4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7日电(苏广鑫)八月的克东大地,寒地黑土酝酿着丰收的甜蜜。

  在北纬四十七(克东县)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里,饱满的果穗裹着翠绿外衣,在秋风中摇曳出丰收的韵律,金黄的玉米棒采收后被迅速装车送往加工车间,这幅忙碌的图景,正是克东县以鲜食玉米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增收的生动缩影。

  在北纬四十七(克东县)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5条生产线正以每小时2万穗的速度运转。38岁的张艳红站在清洗工位前,双手麻利地将玉米穗摆上传送带。“以前在家种地,一年到头也就挣万把块。现在在车间上班,每月保底4500元,下雨阴天也不耽误挣钱。”张艳红笑着说。

  三年前,张艳红还是昌盛乡翻身村里的留守妇女,丈夫在外打零工,她独自照顾老人和孩子。2022年北纬四十七加工车间招工,她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如今已是车间的小组长。“工厂就建在村里,现在大家下班一起骑车回家,有说有笑,日子比以前有奔头多了。”

  在克东县,鲜食玉米的产业价值早已超越了“田间到餐桌”的简单链条。“种植-采收-加工-包装-销售”全产业链,让务工机会从季节性向常态化延伸。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每年8月至10月的采收加工季,仅种植基地就需临时用工330余人,加工车间固定员工510余人,高峰期日用工量突破3000人,去年企业发放务工工资1.5亿元,人均月增收可达5000元。这些岗位精准对接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妇女、中老年群体的务工需求。

  “北纬四十七这样的龙头企业,就像一个‘就业磁场’,让越来越多的人回流家乡,用双手种出‘金玉米’,过上好日子。”克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文军说,鲜食玉米已成了当地的“富民产业”,从田间到车间,每个环节都藏着增收的机会,“这就是产业链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端稳‘饭碗’。”

  傍晚时分,加工车间的灯光次第亮起,满载着鲜食玉米的冷链车缓缓驶出园区,将克东的“北纬四十七度味道”送往全国。田野上,收尾的采收工人们互相笑着道别,谈论着当天的收入;车间里,流水线上的玉米棒依然在快速移动,奏响着乡村振兴的增收序曲。在克东这片黑土地上,丰收的喜悦不仅来自饱满的玉米穗,更来自产业链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和他们手中那份踏实的幸福。(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