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5日电(刘璐)近日,由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承办的2025年黑龙江省血液病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特设血液重症专场,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围绕血液重症领域的最新研究、临床实践及学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血液重症医学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血液重症专场由陆军军医大学血液科主任张曦教授、《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董文革教授、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主任范圣瑾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议聚焦血液重症诊疗热点,涵盖免疫缺陷病、感染防控、脓毒症管理、呼吸衰竭救治等多个关键议题,吸引了省内外数百名血液科、重症医学科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曦教授在讲话中肯定了我国血液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影响力。他指出,近年来,中国在血液重症的临床研究、规范化诊疗及多学科协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部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他呼吁加快推动血液重症学组的成立,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制定标准,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哈医大一院副院长郭庆峰教授致辞,回顾了医院血液重症学科的建设历程。他指出,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作为省内龙头单位,近年来在重症血液病救治、多学科协作及科研创新方面成绩斐然,未来将继续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血液重症诊疗水平提升。

大会主席范圣瑾教授详细介绍了哈医大一院HCU的发展历程。她表示,医院血液重症单元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治大量疑难危重患者,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她呼吁同行加强合作,共同探索血液重症的诊疗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次血液重症专场共设置8场专题报告,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临床实用性。凌云教授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治》,系统梳理了免疫缺陷病的诊疗策略,强调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的重要性。洪梅教授在《恶性血液病粒缺患者感染免疫动态监测的研究》中分享了感染免疫监测的最新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吴耀辉教授的《血液重症单元建立的共识解读》深入解析HCU(血液重症单元)的建设标准,推动学科规范化发展。费东生教授在《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结合病例,探讨脓毒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付建红教授分享的《我如何管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急性呼吸衰竭》从实战经验出发,提出呼吸衰竭管理的优化方案。卿恺教授在《嗜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进展和瑞金病例分享》中介绍了HLH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展示典型病例。宋毅军教授的《血液病患者常见神经重症救治》,聚焦神经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填补临床管理盲区。李海涛教授通过《治疗性血浆置换在HCU中的应用》,阐述了血浆置换技术的适应症及疗效评估。
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血液重症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学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精准医学、免疫治疗等技术的进步,血液重症医学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哈医大一院也将继续携手全国同道,推动血液重症医学迈向更高水平,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