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5日电(赵立供)这个夏天,伊春凭借着清凉的气候优势与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再次火爆,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接踵而来,“全民宠客”“全面宠客”“全员护游”的服务模式也火速出圈。伊春市委社会工作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生态旅游全链条,年初以来,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共发布助游志愿服务倡议12篇。通过建强志愿队伍、精准服务游客、打造特色品牌,让“志愿红”与“生态游”交相辉映,确保游客安心、舒心畅游伊春,全过程、全覆盖打造“最宠客城市”,擦亮“伊春——森林里的家”的城市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200余支志愿队伍5200名志愿者参与到助游护游的志愿服务中,累计服务时长149512小时,服务游客50余万人次。
建强队伍夯基础,激活志愿服务“源动力”
志愿服务质量,根基在队伍。伊春市立足旅游发展实际需求,从组建、培训、激励三个环节发力,全力打造素质过硬、服务周到的专业志愿队伍。
多元化队伍组建全领域。结合旅游资源特色,定向吸纳不同领域志愿者,形成“专业+志愿”的多元队伍,目前全市累计组建医疗、生态、应急、公安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77支、志愿者1560人。组织各级医疗志愿者团队深入景区随时待命,为游客提供免费医疗咨询和诊疗服务,及时处理游客突发的身体不适状况。全市公安系统创新打造“旅游警务”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采取“警务+服务”推动警力前置、服务前移、响应前倾,让安全与守护伴随广大游客每一段畅游之旅。各大景区依托生态旅游特色,组建由林业专家和本地“活地图”组成的“森林向导”志愿服务队,使既懂植物知识又熟悉地形,成为游客探索森林的“活指南”。


专业化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游客的问题解决不了,达不到满意,这不是‘宠客’服务。”这是市委社会工作部在旅游志愿服务中秉持的理念。各地通过“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年初以来,累计开展助游专项志愿服务培训37场次,培训志愿者1600余人次。汤旺县针对志愿者工作任务、服务规范等,对党员志愿者开展岗位培训,在旅游专线换乘点、林海奇石景区等地为游客提供精准的路线咨询、线上购票指引等服务;南岔县组织志愿者开展应急救助培训,重点讲解扭伤、中暑等常见旅游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志愿者在服务中已成功救助3名受伤游客;友好区紧扣提升服务品质与游客体验的核心目标,设置了容仪表规范、接待礼仪标准、突发情况应对等培训内容,组织6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全民“宠客”“护游”志愿服务专题培训班。

长效化激励点燃服务热情。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志愿者、尊崇志愿精神、全民参与志愿的浓厚氛围,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伊春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实施细则(试行)》,从激励嘉许、优待措施、关爱保障等方面,处处礼遇志愿者,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推荐评选“中国好人”、“龙江好人”、全省“四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形式,对长期投身志愿服务且表现突出的个人,特别是对全市旅游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给予表彰。举办“微笑伊春·暖客之城”百名“微笑之星”征集评选活动,8名助旅志愿者分别荣获“十佳微笑服务标兵”称号和百名“微笑之星”称号。各地统一为志愿者配备红马甲、服务工具等必要装备,鼓励引导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旅游志愿服务中,并为志愿者提供餐饮、休息等便利服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统筹全市融媒联动形成宣传矩阵,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报道助游护游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温暖瞬间。从汤旺县姥爷菜园黄瓜的“土味儿投喂”到友好区为摔倒游客撑起的“安全伞”,镜头不仅定格在暖心画面,更传递出伊春这座城市的善意和温度,扩大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聚焦供需优服务,构建全域覆盖“服务网”
做好旅游志愿服务的关键,在于精准对接游客需求。伊春市以解决游客“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将志愿服务延伸到景区内外、线上线下,构建了全域覆盖、全流程响应的服务网络。
景区内“一站式”服务解难题。在全市各景区景点设立“党员服务驿站”“爱心志愿服务站”“游客小驿站”114个,将志愿服务嵌入游客游览全流程。伊美区在兴安国家森林公园设立志愿服务站,为游客提供生活用品、旅游引导等便捷服务,并依托公园“志愿服务广场”打造“房车之家”,为游客提供给水充电、卫生清理、旅游引导、文化宣传、安全保卫等服务,让自驾来伊的八方游客感到宾至如归的温暖;丰林县“都伊你”宠客联盟志愿者,在各景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台,热情为游客提供游玩线路,发放景区导览手册,还贴心准备了开水、红糖姜水、雨衣、雨伞等备品。大箐山县在绵延百余公里的乌带公路景观带上,设立临时志愿服务站点2个,全天候为自驾游客提供路线咨询、应急药品补给等服务,并实时监测路段人流,引导游客避开拥堵时段,还为特殊群体配备轮椅、婴儿车,通过预约“爱心通道”快速通行服务。伊春森工集团通过推出特色服务载体、完善服务配套、开放便民设施等方式宠客。五营红松林海景区增设临时售票点、咨询服务点,优化摆渡车班次等;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新建“森林时尚市集”,成为年轻游客潮流打卡地;各景区全面升级智慧服务系统,扩大电子导览覆盖范围,完善安全监测设施,提升卫生间设施、无障碍通道等硬件水平。

活动中“全方位”保障提质效。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以红松文化季为核心,整合全域夏季资源,串联系列特色活动,让游客感受林都生态之美,累计开展“乌翠之夏”“电音嘉年华”“美食帐篷节”等各类文艺活动209场,参与服务志愿者3700余人次。在乌翠区第五届文化旅游嘉年华街区,各专项领域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其中,从卫生保障、游客引导到联络咨询及每场的文艺志愿服务,处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金林区在首届“嗨”夏避暑欢乐季,组织全区43家单位(部门)党员干部分成12组,每周为花车巡游提供5次志愿服务,从路线引导、人群疏散到物资补给全程参与,让这场融合民俗与艺术的巡游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重头戏”。


产业链“延伸式”服务促融合。志愿服务不仅停留在“服务游客”层面,更成为连接“旅游消费”与“乡村振兴”的纽带上。铁力市春风志愿服务队在星月童话小镇开设“北星村特产专柜”,志愿者化身“推销员”,向游客介绍纯天然蜂蜜、蓝莓干、手工木制品等本地特产,开业当天销售额就突破1万元,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让游客带走了“铁力记忆”;嘉荫县青山乡志愿服务队推动木耳大棚园区转型为“蔬果采摘乐园”,志愿者从清理大棚、改良土壤到指导种植全程参与,成功引种红菇娘、西瓜、香瓜等作物,游客采摘的不仅是新鲜果实,更体验了“从田间到舌尖”的生态乐趣;南岔县推行“干部驻点帮扶文旅项目”机制,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民宿、露营地等特色项目一线,既当“志愿者”又当“服务员”,帮助经营者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拓展。


融合特色创品牌,打造文旅体验“新亮点”
伊春的魅力,在于生态与文化的独特性。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将志愿服务与本地特色文化、历史文脉等元素融合,让旅游体验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
生态+康养,解锁“避暑新方式”。依托夏季凉爽的气候优势,伊春市将生态避暑与康养医养相结合,打造差异化康养旅游体验。金林区在九峰山等景区设置“中药养生饮品”免费摊位,组织20余名中医专家及医护志愿者现场坐诊,为游客提供把脉、艾灸、推拿等服务,游客在登山观景后喝上一杯防暑降温的中药茶,感受“生态养眼、康养养身”的双重体验;嘉荫县在青山旅游服务中心打造“萌宠乐园”,志愿者不仅负责兔子、鸡、狐狸等萌宠的喂养和健康监测,还向游客科普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让孩子们在与萌宠互动中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该乐园年均接待家庭游客超2万人次,成为“生态教育”的生动课堂。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公司精心设计“红色传承+绿色生态”双线融合路线,由专业向导陪同游客深度探访林区。32名老知青在向导带领下重走林海,触摸当年亲手栽种的参天红松,在“康养+研学+生态”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林区转型新貌,纷纷为绿色发展成果点赞。

文化+旅游,激活“乡愁新记忆”。伊春市深挖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志愿服务让文化“活起来”,让游客“记得住乡愁”。铁力市在酒章文化园、星月童话小镇及北星村的宣传视频拍摄中,组织志愿者穿着汉服参与录制,他们或在酒坊演绎传统酿酒技艺,或在童话小镇讲述北星村的民俗故事,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后,浏览量达100万人次,让更多人了解铁力的酒文化与乡村风情;嘉荫县向阳乡百姓大舞台上,文艺志愿者与村民共同表演二人转、秧歌等传统节目,游客不仅是观众,还能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互动,感受东北民俗的热情奔放;伊春市充分发掘东北抗日联军精神、合江剿匪故事、林业三师品牌等红色资源,培育暑期“红领巾志愿服务讲解员”,带领他们深入景区开展志愿服务讲解,让游客在静享山水之美的同时感悟历史厚重,让“红色历史”与“绿色希望”深度融合,成为让游客“读懂伊春”的窗口。


线上+线下,扩大“品牌影响力”。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伊春市通过志愿服务助力文旅宣传,让“伊春之美”走向更远的地方。面向旅游达人、自媒体达人、市民和游客先后开展“遇见伊春”“联通杯·AI伊春”短视频大赛,组织参赛者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伊春的四季风光、民俗文化和城市活力,累计征集短视频作品1200余个,浏览量达2800万次,吸引众多伊春籍网络旅行博主为家乡助力。广大青年志愿者纷纷参加“团团荐家乡”“团团带你游伊春”等主题活动中,依托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伊春文旅资讯、攻略,让伊春文旅形象广泛传播。这种“志愿者参与宣传”的模式,让文旅推广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有效提升了伊春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志愿服务不是“短期行为”,而是推动伊春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赋能”。伊春市将持续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将“人的温度”注入“景的颜值”,让生态旅游既有“绿水青山”的底色,又有“志愿红”的暖色。未来,伊春市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与生态旅游的融合,让“志愿红”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名片,让每一位来到伊春的游客,都能在绿水青山中遇见温暖、收获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