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1日电(郑常义)8月11日8时,国铁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大庆工务段管内滨洲线130公里处便道上,一辆黄色的依维柯工程车由远及近缓缓驶来。青草上的晨露被驶过的“大黄”震落,路桥车间养修一工区桥隧工们抵达作业现场。此次他们面对的“难题”,是桥梁墩台及简支T梁出现的掉块、裂纹等病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随着列车日复一日的震动和自然环境的侵蚀,逐渐扩大,威胁到整座桥梁的安全。

桥隧工杨雨正在用抹子填补桥梁裂缝 郑常义 摄
滨洲线,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动脉之一,承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滨洲线上,有一群来自大庆工务段大庆西高铁路桥车间的“90后”桥隧“裁缝”,他们利用自己的精湛技艺,精心“缝制”墩身梁体上的掉块、裂纹等病害,为增加设备使用年限、铁路运输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桥隧工王振正在用抹子填补梁底掉块 郑常义 摄
李海生是养修一工区工长,他所在的工区主要负责桥隧设备的综合维修工作。作业前李海生再次对大家进行风险提示后,一天的工作就此打响。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拿上灰桶,开始拌和修补砂浆,有的搭上脚手架,带好安全帽、安全带,准备爬上梁体。他们两两搭配,无需过多交流,日常工作的磨合早已让大家的默契值拉满。
“雨哥,你这眼神也太好了吧!这么犄角旮旯的裂纹都能被你发现!”站在一旁帮着杨雨递特种砂浆的马聪佩服地夸赞着。
“这掉块修补看着好干,但很多掉块位置特别偏,专挑这‘犄角旮旯’地方掉,上山下河都是常态。”穿着水靴的杨雨边说边提起灰桶抹子向河里“探”了过去。对于他来说,无论是扎上安全带爬到十几米高的梁上修补掉块,还是穿上水叉摸到河里修补墩身裂纹,他都能通过各种途径“摸”到病害点。因此,大家还给他起了个“蜘蛛侠”的外号。

桥隧工杨雨正在用抹子填补桥台阳角掉块 郑常义 摄
另一边,马聪也展示起了“缩骨神功”,只见他带好保护设备,三两下顺着搭设好的脚手架爬上墩台,一缩身子钻进两片梁间的支撑垫石旁。作业环境十分狭小根本转不开身,他只能用肩膀蹭着两边的梁体艰难地蹲下身子,“就这小缝,吃完饭都钻不进来!”马聪笑着接过搭档递过来的修补砂浆与抹子,投入到工作之中。
滨洲线130特大桥全长2496.23米,如此庞然大物与一条微小的裂纹比起来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然而如此悬殊的比例下,这群桥隧工们依旧日复一日对其进行维修养护,本着积硅步至千里的精神守护着钢铁巨龙的安全。

桥隧工尹加伟正在用抹子填补梁底裂缝 郑常义 摄
17时,作业验收后,大家清点工具乘上返程车,伴随着车轮与砂砾的摩擦声,工程车渐渐消失在夕阳的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