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1日电(刘璐)伊春市坚持把握“复议为民”宗旨,立足林区地广人稀、群众维权不便的实际,聚焦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发挥,创新推行“林间复议”工作机制,通过下沉服务力量、优化审理模式、加强源头化解、强化监督问效,推动行政复议从“机关化”向“便民化”转型,实现行政争议“家门口”化解。
一、坚持系统谋划,构建“三位一体”运行机制。
立足林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构建“复议轻骑兵+双线服务快车道+林间听证会”三位一体的“林间复议”运行机制,把行政复议从“坐着等案”变成“上门解忧”。一是组建“复议轻骑兵”,实现办案力量直达一线。整合办案资源,组建由“办案人员+属地办事员”构成的“复议轻骑兵”工作小组,实行“一案一专班、一事一响应”,充分发挥属地司法行政部门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熟悉当地情况、便于与群众沟通协调的优势,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争议化解。二是开通“双线服务快车道”,实现服务路径多元便捷。创新推行“预约定点+主动排查”双路径服务模式。一方面,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点单式”预约服务,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预约时间地点,复议人员按时上门受理。另一方面,建立“主动排查”机制,对符合“林间复议”服务条件的特殊群众主动纳入“上门”服务范围,实现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化解”转变,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及时性和便民性。三是创立“林间听证会”,实现争议化解可感可及。采用“现场听证+即时调解”办案模式,对群众地处偏远、应当听证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后将听证场所下沉至林区一线、田间地头,现场释法明理、就地调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年初以来,通过调解,申请人在立案前主动撤回行政复议申请7件,占未受案件总数的33.3%;审理中,以调解方式结案17件,占审结案件的30.4%。
二、坚持协同联动,构建“指尖+全域”双网融合的林区复议便民服务网络。
通过线上“指尖网”与线下“全域网”互联互通,实现线上申请渠道“扫码即入”、线下便民服务点“举步可达”,形成覆盖林区全域、贯通线上线下的便民服务“网络”,真正把行政复议送到群众“家门口”。一是推广线上“指尖网”,让数据多跑路。大力宣传司法部“掌上复议平台”,在行政争议较为集中的交警部门、基层派出所设立“行政复议马上办”服务台,将“线上”复议二维码、“线下”全市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点联系方式二维码制成桌牌,群众扫码即可在线申请、实时查询、远程反馈,实现行政复议全流程“掌上办”“码上办”。年初以来,通过远程、邮寄等不见面方式受理案件占比41.7%。二是搭建线下“全域网”,让群众少跑腿。以各级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支撑,科学设置行政复议代办点46个,同步推行“市域异地代收代办”,群众可就近向任一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点提交材料,由接收单位内部流转、统一转递。协调交通违法事故处理窗口和派出所代收行政复议申请,并进行案前调解和解工作,必要时复议机构人员赴现场共同参与调解,形成“现场接收-专业调解-快速复议”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让群众无需“多地跑、折返跑”。
三、坚持效果导向,健全“闭环管理”监督链条。
坚持发挥监督效能,积极构建“决定跟踪+案件回访+分析研判”三位一体监督闭环,推动行政复议从个案纠错向类案规范延伸,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跨越。一是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决定落地见效。建立行政复议决定履行跟踪监督机制,对具有履行内容的复议决定实行台账管理、定期督办,确保“案结事了”。年初以来,具有履行内容的10件复议决定全部按期履行完毕。二是建立回访制度,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回访制度,对已审结的行政复议案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工作质效。三是加强分析研判,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行政复议案件的梳理分析,定期梳理纠错案件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报送市政府。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听取行政执法及复议监督有关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达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法治效果、社会效果。年初以来,向市政府报送有关情况报告2份,向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4条。
“林间复议”工作机制,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直面林区现实情况,精准对接民生需求,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下一步,伊春市将持续深化“林间复议”机制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提升办理精度、完善制度规范、强化保障力度,努力为林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复议服务,为林区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