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7日电(李盼)赵先生今年47岁,长期被腰部及双下肢疼痛困扰,发病期间双足根部疼痛严重,甚至不能行走,近一个月疼痛加剧。为缓解疼痛,赵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二疼痛科就诊。

在C臂引导到精准穿刺部位
骨外二疼痛科主任雷南伟接诊后,为患者查体并进行腰椎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赵先生为腰间盘突出。为进一步治疗,雷南伟主任决定为其进行“椎间盘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胶髓核溶解术”,以此解决患者下肢疼痛等不适症状。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正式开始。在DSA引导下,医生精准穿刺成功为患者进行了“椎间盘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胶髓核溶解术”。手术历时3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赵先生的下肢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且困扰其足跟痛症状也逐渐消退。
出院后,赵先生因没有遵医嘱进行术后腰部护理,工作中也并没有在意,又出现了腰部疼痛等不适症状。于是他再次找到雷南伟主任医疗团队,进行巩固增强治疗。术后,赵先生不适症状消失。雷南伟主任表示,“椎间盘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胶髓核溶解术”可以反复治疗。该术式对身体创伤微小,效果可以叠加,但出院后一定要注意术后腰部护理,避免不良诱因再次发病。
科普知识小课堂
腰间盘突出生活中注意事项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日常生活行为中需加以谨慎,以防加剧腰椎的负担。对于患病个体,在处理日常琐事时,应尽可能规避举起重物的行为,以及避免过度弯曲腰部。在进行如洗衣、清洁等家庭日常劳作时,合理设计的工具。例如长柄清洁器,能显著降低弯腰频率,进而有效缓解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采取特定的预防手段,以减少腰椎压力,从而缓解病情,提升生存质量。
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员工,在工作场合中,必须对个人的工作姿态及所承担的工作量给予特别重视,避免频繁弯腰、扭转身体或搬运重物的动作,这些行为均可能对腰椎施加额外压力。若需搬运较重物品,掌握恰当的搬运方法至关重要。
在进行负重提升练习时,应注重保持躯干挺直,通过膝关节的弯曲实现下蹲,主要借助大腿肌肉群的收缩将重物举起,避免仅用腰部的肌肉承担举起动作。在进行电脑操作过程中,为维护颈椎和腰椎健康,须确保显示器位置与视线平行,长时间保持坐姿时,每小时至少进行5—10分钟的身体活动,执行包括腰部旋转、前弯等简易伸展动作。旨在激发血液循环,避免肌肉紧绷。
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游泳、散步、瑜伽以及普拉提等低冲击力的锻炼项目尤为适宜。实施这些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加强躯干部位肌肉的力量,而且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有效减少腰椎承受的负担。患者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需重视预热环节,防止未做准备活动即进行剧烈运动,通过预先的活动来减少肌肉的紧张,可以有效减少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伤害。若在健身活动中感受到疼痛或不适感,应即刻终止活动,并寻求医疗援助。锻炼完毕后,患者需执行适量肌肉拉伸活动,此举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推动血液循环,加快身体复原进程。在进行肌肉舒展过程中,应避免引发任何不适,每个动作持续15至30秒,并维持呼吸的节奏一致性,增强柔韧性同时,能够减轻肌肉紧绷,预防运动后酸楚不适。
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除了需关注身体上的细节外,亦需重视心理层面的调适,这对康复过程极为关键。一项研究表明,情绪压力、焦虑与抑郁等心理状况,可能会增强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程度,患者需对心理调整给予充分重视,努力维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借助冥想、深呼吸以及正念训练,能够有效协助个体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患者需在作息上建立规律性,保证充分休息,助力生理机能的全面复原,为达到营养平衡,推荐日常饮食中加入如苹果、菠菜以及燕麦等高纤维食品,这有利于维持顺畅的消化系统运作,钙质与维生素D的适量摄入,对维护骨骼系统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可通过患者控制体重减轻,合理的减重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维护腰椎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例如,使用便携式热水袋或冷敷包,可以在疼痛发作时提供即时的缓解。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而冷敷则有助于消炎和减轻肿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