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5日电(赵斌)炎炎夏日,有着“天然氧吧”之美誉的伊春人潮涌动,这里景色宜人,空气“醉”人,以平均22摄氏度的清凉,成为夏日避暑的“顶流”。
伊春全域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在全国处于领先。这个夏天,搭载着国内外游客的旅游大巴排队进山,纷纷涌进北纬47°的小兴安岭腹地,一同感受“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夏日风情。

市气象局工程师对全市大气负氧离子数据进行监测评估 刘博 摄
数据显示,伊春凭借着清凉的气候优势与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火速出圈,位列飞猪旅行暑期游国内“黑马”目的地第四名;在马蜂窝暑期热卖旅游产品中,伊春以155%的热度涨幅跃居第二。
“十四五”期间,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发展“氧吧经济”作为筑根基、扬优势、兴产业、惠民生的重要抓手。2022年,伊春成功实现10个县(市)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域化,成为我国北方唯一一个“中国天然氧吧”全域化地级城市,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天然氧吧城市典型示范”案例,在全国仅有三个城市获得。并荣获“中国天然氧吧旅游典型案例”和“中国特色气象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当‘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在伊春落地生根,这片土地绽放出生态与经济共生的璀璨光芒。伊春把‘中国天然氧吧’这张名片擦得越来越亮,‘氧吧经济’持续释放着裂变般的能量。”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袁长焕说。
伊春把独特的气候资源酿成甘甜的果实,“氧吧经济”枝繁叶茂。2023年、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均大幅增长。该市38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森林食品销售增速达20%,风格各异的民宿相继开门迎客,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画卷,在林都大地徐徐铺展。
“十四五”期间,伊春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创新产业模式、注入数智动能、强化品牌传播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持续擦亮“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发展“氧吧经济”,依托“生态+森林+气候”的复合资源,探索出“氧吧+旅游”“氧吧+康养”“氧吧+民宿”“氧吧+景区”的产业融合新路径,催生出“氧吧蜂蜜”“氧吧蓝莓”“氧吧冷水鱼”“氧吧黑木耳”等特色产品矩阵。全国首家“智慧氧吧城市试点”用科技立体化呈现全域风光,东北首创的“气象特色旅游资源全季服务”模式,更让伊春打破季节界限,春赏杜鹃、夏享清凉、秋观五花、冬戏冰雪,“四时皆景、全季可游”的旅游品牌愈发鲜活。
伊春全力布局建设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形成覆盖各县(市)区森林、城区和景区的自动监测网络;搭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信息化平台,实现负氧离子含量实时监测与智慧导览;创新打造“氧吧小院”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游客能直观感受氧吧魅力。此外,还建设了两个气候康养旅居示范站,成功打造嘉荫县、南岔县和汤旺县三个气候康养旅居地,并依托五营国家气候观象台成立伊春天然氧吧研究基地。借助氧吧广场、氧吧宣传长廊、氧吧产品展区的三维联动模式,推动氧吧体验朝着智慧化、实时化、新质化方向发展,为氧吧经济注入数智动能。
好生态更要广为人知,伊春用一套“五位一体”传播组合拳,让“中国天然氧吧”名片传遍四方。全国首创的《梦里氧吧》《我要去伊春》两首主题歌曲,用旋律勾起人们对清新的向往。对比世界同纬度十大旅游城市,结合夏季均温22摄氏度的优势,提炼出“北纬47°最迷人夏天”的独特标签。首届全国氧吧经济大会汇聚160余位政商学界人士,共绘产业蓝图,新华社“中国之城”、《新闻夜航》等权威专访,让伊春的“清新”有了沉甸甸的公信力。从情感共鸣到文化传播,从内容深耕到产业聚势,再到权威背书,全方位的传播矩阵让“中国天然氧吧”成为伊春最亮眼的城市印记。
氧吧品牌的赋能,让伊春的城市影响力节节攀升。“中国特色气象旅游城市”“中国天气节气名城”“中国天气节气名景”等6项国家级称号收入囊中,“黑龙江·伊春五花山”更入选中央气象台《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名录》。“林都号”“伊春号”旅游列车被冠名“天然氧吧号”,载着八方游客驶向清新。天然氧吧的典型做法入编全国首部气象经济蓝皮书——《中国气象经济发展报告(2024)》,被众多权威媒体争相报道。如今,“中国天然氧吧”已成为继“中国林都”“红松故乡”之后伊春另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城市印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