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日电(胡耘翰 杜思宁)2025年上半年,佳木斯市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务实姿态,聚焦养老、教育、医疗、政务等民生领域,推出系列惠民举措,用“温度”与“质感”勾勒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图景。从助老餐厅的烟火气到困境儿童的保障网,从殡葬服务的透明化到政务服务的便捷化,每一项改革都回应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待。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以前做饭是负担,现在下楼就能吃上热乎饭,价格还实惠!”70岁的张大爷在前进区好爱家老年公寓助老餐厅边吃边感慨。上半年,市民政局指导各县(市)区会同相关部门部署本辖区助老餐厅建设及适老化改造工作,制定年度计划。预计在全市新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8个(其中市区6个)。目前,各县(市)区已超额完成目标,建成14家助老餐厅,且正在陆续投入运营,旨在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千余名老人告别“做饭难”。同时,13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收到适老化用品,居家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针对困境和留守儿童医疗保障短板,为全市符合条件的4267名困境和留守儿童免费提供“龙江惠民保”,其中困境儿童3919人,留守儿童348人。通过市、县两级联动筹集资金61.75万元,并开展入户宣传理赔政策,确保每个家庭“用得上、赔得快”。
破解“关键小事”背后的民生难题
殡葬乱象曾是群众“心头刺”。全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进整治。目前,已规范202项收费项目,其中111项转为免费服务,下调91个项目价格。同时,免费为市本级户籍逝者提供价值200元的骨灰盒,或选择高价骨灰盒时给予200元优惠,累计减免12.66万元。
市公安局打破户籍壁垒,推行居民身份证“全城通办”政策。计划全年在全市范围102个派出所开通居民身份证办理窗口,并实行“全城通办”政策。截至当前,已完成101个派出所居民身份证窗口的建设和业务开通,完成进度99%,群众可就近选择、跨区办理。“以前要回户籍地办,现在家门口就能搞定!”刚补办完身份证的刘女士点赞道。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背后,是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的转变。

聚焦百姓关切 守护幸福底色
在食品安全方面,市市场监管局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筑牢防线。仅上半年,就有102所学校食堂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覆盖率达82.2%,后厨操作全程可视可溯;打造100家“阳光食品”示范单位,完成总体工作量50%,以点带面提升行业规范;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中,排查2523家商超,严查27起违法案件,整改334个问题。
为切实回应市民对宁静生活环境的期待,践行“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理念,市生态环境局将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实事。目前,既定的10个自动监测站已全部建成并联网运行,完成时限24小时连续监测,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打造更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佳木斯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市营商环境局通过再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目前已将8个单独事项整合为“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材料提交由37份减至21份,办理时限由11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办理环节由6个压减至1个,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