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9日电(记者 刘锡菊)近日,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二病房翟博教授收治了1例极为罕见的病例。64岁的马女士(化名)常年被打嗝、反酸烧心困扰,近几年尤为严重,且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喘憋症状。医生追问病史了解到,马女士自2000年开始出现胃胀、打嗝等情况,最严重时候连饭都吃不进去,现在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连正常活动都成了困难,严重影响了马女士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经多方辗转问诊,马女士找到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二病房翟博教授团队,入院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膈膨升”。

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明显看出左侧膈肌上移,压迫左肺,导致左肺压缩60%,胃肠同时被挤入胸腔。因而造成左肺不张,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在明确诊断后,翟博教授为马女士安排了手术,但手术除了膈肌折叠,铺设补片以外,还存在很多难点,诸如手术过程中膈肌会随着呼吸运动,膈肌抬高距离操作点较远,皆影响操作;而左侧膈肌几近完全破坏,手术区域紧邻肺、心脏、肝脏、食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重要结构,为此术者团队采用右侧站位,横向缝合,为减少创伤膈肌折叠时不打开膈肌平衡气压的损伤小,选用加长器械,长可吸收缝线,铺置补片时不降低气腹压,强调内侧充分打开左侧冠状韧带,补片固定于肋弓,内侧达心包,实现恢复膈肌功能与避免复发的双重目的。术中医疗团队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通过4个0.5-1cm的钥匙孔大小切口,采用“折叠缝合+补片加固”技术,将膨升的膈肌折叠收紧,重建胸腔腹腔正常解剖结构。

术后第一天查房时,马女士感激地说:“我现在胀气打嗝的情况都没有了,呼吸也顺畅多了,非常感谢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二病房翟博教授团队拯救了我的生命!”术后第二日,马女士既已康复出院,告别了疾病的困扰。

翟博教授提醒:若长期存在活动后气短、进食梗阻、反复肺炎等症状,尤其是儿童或有胸腹部外伤史者,建议尽早行胸部CT或超声检查,排查膈膨升、膈疝、食管裂孔疝等相关疾病。早期诊断、微创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哈医大四院普通外科二病房(肝胆胰胃脾外科)用精湛技艺、团队的配合,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医疗团队以缜密的病情分析及术前评估,术后严密的患者管理,让“上移的膈肌归位,受压的生命重启”,守护您的呼吸与消化自由!

专家简介

翟博
普通外科二病房(肝胆胰胃脾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外科学博士药理学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外国专家局公派访学项目获得者
美国布朗大学肝脏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博士后
2016年、2023年两度当选为《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封面人物
2018年当选为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ellow(FACS)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微创诊疗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肝胆外科、腹腔镜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常务副主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委
专业擅长:
从事普通外科及肿瘤外科工作20余年,积极开展以机器人、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践行外科微创化。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工作,特别是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性手术;腹壁疝、造瘘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的微创手术治疗;胃癌、结直肠肠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系统治疗;晚期肝胆胰肿瘤的转化治疗。
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进化论思维”、“理性思维”及“心理微创”等微创外科理念与措施,并总结了腹腔镜外科“阶段性转换”操作方式,探讨了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复杂外科操作中如何实践外科微创化的问题。截止目前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6项,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4项。主要科研方向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与基础、微创外科技术研发与转化、肝癌耐药机制及逆转策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的课题骨干,发表中英文论文90余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