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翻译·传播·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07月27日 17:33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7日电(王博)7月25—27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翻译·传播·技术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主办,《翻译研究与教学》编辑部协办,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承办,复旦大学出版社和新华社新华网赞助。 本次会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外语教育专家、外语专业负责人、外语教师、出版机构代表、硕博研究生等200余人参会。会议共设一个主会场和六个专题论坛分会场。

  开幕式上,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刘英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并表示学校将把本次会议总结和凝练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办学实践,为深化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贡献龙外力量。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调研员刘灵芝从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度对外语教育发展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出要加快构建“语言—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翻译生态体系,助力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原会长、本次年会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受邀致辞,罗选民表示,AI技术的应用体现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魔力,而译者的个体智慧是灵动的魅力,魅力和魔力是不可替代和互换的。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会长、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康志峰教授在致辞中以“语言为桥”喻学术之约,回顾学会四届会议足迹已遍及海内外知名学府,每一次思想碰撞都为人类话语共同体添砖加瓦,也期待参会者智识如黑龙江水奔涌不息,研讨成果似兴安岭林海叠翠绵延。大会开幕式由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院长王春凤教授主持。

  为期三天的会议通过工作坊培训、主旨报告、专题论坛等形式展开深入交流。来自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重庆大学、深圳科技大学、新华社新华网的专家、教授围绕文学翻译方法思辨、AI驱动下人机协同翻译模式、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分享,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针对性,为翻译研究打开多元视角。

  会议特别设立主编论坛,为与会的翻译传译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创新研究,助力外语学科后备人才培养。

  7月27日,研讨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主持。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会增在发言中表示,三天的学术交流让学校收获了宝贵经验,对于翻译专业的内涵建设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随后,2026年学会国际会议承办方代表——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Prof.Jie Shi)史杰教授,2026年学会年会承办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煜老师分别介绍年会筹备计划,发出“东京——广州”的学术之约。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李亚舒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肯定了会议的学术价值与组织成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会长、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康志峰教授致闭幕辞,他表示,本届年会不仅为翻译领域注入新理论、新方法与新范式,更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既为高校外语教育搭建了跨校合作桥梁,也为翻译人才培养指明了“双语+技术+文化”的复合型方向,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提供了思路。

  从冰城出发,向未来聚力。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传译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翻译·传播·技术创新发展”研讨会不仅为翻译学界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前沿思路,更推动了高校、研究机构与行业间的资源整合,为翻译学科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绘制蓝图。(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