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位退休老党员,她曾是深耕教育一线的优秀校长,如今是孝老爱亲的典范、亲友心中的温暖依靠,她就是王秀敏,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双重角色,诠释责任与担当
尚未退休时,王秀敏的父亲突发脑梗入院,生活瞬间被分割成学校与医院两个战场。白天,她是雷厉风行的绥芬河市第二小学校长,高效处理着繁杂的校务,凭借出色能力与敬业精神,屡获牡丹江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夜幕降临,她便化身孝顺女儿,与母亲一同在医院照料病榻上的父亲。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承载着她的疲惫,却从未听到她一句怨言。她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 “百善孝为先”,如同一面旗帜,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
退休不褪色,用爱守护父亲晚年
退休后,王秀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父亲的照料中。然而,父亲又接连两次脑梗发作,身体每况愈下。面对护工资源紧张、费用高昂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她毅然决定亲自照料。
为保证父亲营养充足,她每日精心搭配三餐,变着花样烹饪;为让父亲住得舒适,她细致料理起居,定时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天气晴好时,便推着父亲外出晒太阳、会老友。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父亲直至离世都未曾出现一处褥疮,她用行动展现了家庭养老的温暖力量。
关爱备至,守护母亲身心健康
母亲因股骨头置换手术身体大不如前,王秀敏与弟弟日夜守候。她深知照顾老人不仅要关注起居,更要呵护情绪。于是,她耐心倾听母亲烦恼,温柔安慰;制定康复计划,鼓励母亲坚持训练。在她的陪伴下,母亲感受到了满满的尊重与温暖,她也成为践行关爱老人身心健康理念的典范。
坚守亲情,用爱撑起完整家庭
小弟突发脑干出血,抢救希望渺茫,面对医生询问、高额费用和未知结果,王秀敏和弟媳选择坚守,四处奔波筹集费用。三十六天里,她承受着身心煎熬,全程陪伴弟弟度过昏迷、手术及康复阶段。面对“不如放弃”的质疑,她坚定回应:“只要救回来,我们就是完整的一家人。”如今,弟弟虽不能自理,但在社会关怀下办理了提前退休,生活有了保障。
热心助人,成为朋友贴心依靠
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求职迷茫,向王秀敏求助。她毫不犹豫,帮孩子分析兴趣特长、指导求职思路、完善简历,提供复习资料、进行模拟面试,督促拓宽学习视野。在她的帮助下,孩子顺利入职,朋友一家感激涕零,这份情谊愈发深厚。
王秀敏的坚守,离不开爱人的支持、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党的教育培养。她用行动弘扬家庭美德,践行亲情责任,成为“身边好人”,如一束光照亮他人。她以爱为笔、以善为墨绘就的孝道长卷,必将感召更多人传递温暖与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