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文化旅游
首页文化旅游
从库木勒节看民族共融密码:百年传承书写民族和谐新篇
2025年07月14日 16:44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14日电 题:从库木勒节看民族共融密码:百年传承书写民族和谐新篇

  作者 史易瑒 刘禹汐 朱昱洁

  “富拉尔基意为‘红色的岸边’,得名于层林尽染的红色枫叶。”坤河达满乡富拉尔基村村支书袁廷宝介绍到。自1854年起,富拉尔基村便是达斡尔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现有村民多为达斡尔族和汉族。近年来,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我们村民世代在这里劳动、生活、繁衍,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如今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读书,老人们也常聚在一起聊天,民族团结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袁廷宝说。

富拉尔基村村支书袁廷宝

  7月13日,黑河市坤河达满乡第十届“库木勒节”如期而至。各民族民众欢聚于此,共庆这一传统民俗盛会,展现出民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不断焕发活力,也彰显出当地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良好风貌。

  “库木勒”在达斡尔语中意为“柳蒿芽”,是当地人春季走进山野、采摘食用的野生嫩芽,象征着对大自然馈赠和粮食收获的珍视与感恩。随着时代发展,这一朴素的季节礼物逐渐演变为达斡尔族一年一度的重要民俗盛会。如今,库木勒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期盼,更成为展示民族文化、促进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节日当天,村民们在悠扬的民族乐曲中举行了庄重的祈福仪式,跳起传统歌舞,身着绣有民族纹样的服饰载歌载舞。拉棍、打不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也在草地上热烈展开,呐喊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传递着勇气与团结,更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与生机。

  富拉尔基村的杜梨花老人见证了库木勒节一代代传承的过程。“过去物资匮乏时,库木勒节是人们相聚、祈福的重要时刻;如今,年轻人依然愿意穿上传统服饰、跳起民族舞蹈、学习民族语言,文化根脉得以延续。”

富拉尔基村达斡尔族杜梨花

  村里的孩子们热情洋溢地投身于这场盛大的庆典之中。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深入体验民族习俗、与长辈交流互动的珍贵契机。一根拉棍、一面手鼓,传递着达斡尔人世代相传的力量与团结。

  庆典中最温暖的一幕莫过于两个陌生小朋友在敲鼓仪式上相识:一个是汉族小女孩,一个是达斡尔族小男孩。他们在家长的鼓励下,一起学着敲鼓、跳舞,纯真的笑声更给这场民族大融合的庆典增添了许多欢乐,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互鉴、生生不息。

  近年来,富拉尔基村在黑龙江省及黑河市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振兴政策的支持下,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得以保存,还与周边汉族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形成了民族团结、共居共融的生动格局

  从柳蒿芽的芬芳到拉棍场上的呐喊,从老奶奶的话语到孩子们的笑声,富拉尔基村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讲述着这样一个朴素却深远的道理: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扎根,才能在代际中延续;民族只有在交流中相知,才能在共处中和美。

  库木勒节年年办,村子一年比一年红火。富拉尔基村里,达斡尔族与汉族人守望相助,携手前行,共同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