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9日电(郭瑞芳)“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正值三伏时节,这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调理身体、防治冬季易发病症的黄金时机。黑龙江省第二医院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的周围血管病科(创面修复科),特别推出三伏贴、三伏灸特色诊疗活动,依托中医 “天人相应” 理论,为市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调理方案。
传承中医智慧,三伏疗法有依据
《黄帝内经》强调 “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冬病夏治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周围血管病科主任高杰介绍,三伏贴、三伏灸作为中医外治法的特色疗法,通过结合针灸原理、经络腧穴特性与中药学理论,在夏季阳气最盛时干预,能最大限度发挥 “以阳克寒” 的作用,达到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效果,尤其适合调理虚性、寒性疾病。
三伏贴:多病症适用,贴敷有讲究
贴敷时间覆盖全周期
伏前加强:7 月 3 日 --7 月 19 日
初伏:7 月 20 日 --7 月 29 日
中伏:7 月 30 日 --8 月 8 日
末伏:8 月 9 日 --8 月 18 日
处暑加强:8 月 19 日 --8 月 31 日
适应症广泛
不仅针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麻木、四肢发凉等症状有显著调理作用,还适用于颈肩腰腿慢性疼痛、脑梗死后遗症、腹型肥胖、便秘、失眠等多种问题。
核心穴位功效明确
贴敷选取双侧足三里、双侧血海、关元三大穴位。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血海可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关元则有温阳固脱、滋肾培元之效,三穴协同,兼顾扶正与通调。
这些人群需注意
湿热体质、阴虚内热者,患过敏性皮肤病者,有严重内科疾病、瘢痕体质、孕妇,以及皮肤破损或对相关中药过敏者,不宜进行贴敷。
三伏灸:分阶段施治,穴位各有侧重
分阶段靶向调理
初伏(开闸引阳):7 月 20 日 --7 月 29 日,重点在于激发体内阳气
中伏(猛攻寒湿):7 月 30 日 --8 月 8 日,集中祛除寒湿邪气
末伏(巩固元气):8 月 9 日 --8 月 18 日,强化调理效果,稳固身体元气
四大核心穴位及灸法
命门穴:被誉为 “生命之火”,正对肚脐的后腰脊椎凹陷处,隔姜灸疗效佳,可改善腰酸腿冷、女性宫寒等问题,热流能直达脚底。
关元穴:堪称 “能量仓库”,位于肚脐正下方四横指处,悬灸时将艾条在皮肤 3 厘米上方画圈,能缓解小肚子冰凉、虚胖水肿等症状。
丰隆穴:作为 “化痰能手”,在外膝眼到外踝尖连线正中间,采用雀啄灸(艾条上下移动),搭配拍打大腿外侧胆经,可调理痰多、虚胖、血脂高等问题。
足三里:有 “脾胃救星” 之称,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宽、胫骨旁一横指,用米粒大小艾绒直接灸,至皮肤微红即可,能改善胃寒、腹胀、免疫力低等状况。
注意事项要牢记
单次艾灸总时长不超过 30 分钟;灸后 2 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以防寒气入侵;若出现心慌、头晕需立即停灸;如遇呼吸困难、持续头晕呕吐超 30 分钟或 Ⅱ 度以上烫伤等情况,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实力科室护航,名医坐诊可预约
周围血管病科是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红外热像仪、彩色超声诊断仪等专业设备,开展 VSD、臭氧治疗、静脉曲张微创手术及针刺、艾灸、拔罐等多项中西医适宜技术,为诊疗效果提供坚实保障。

科室主任高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20 余年,擅长诊治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淋巴系统疾病及各类难治性创面,经验丰富。
就诊信息
出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门诊位置: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松北院区门诊大厅 2 楼 D 诊区
科室地址:黑龙江省第二医院松北院区第 4 住院大楼 8 楼
预约方式:固定电话 0451-88831156;手机 17625893078(微信同号)
正值三伏,不妨抓住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前往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借助三伏贴、三伏灸的特色疗法,为健康加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