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3日电(刘璐)近日,在哈医大四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与照护下,接受人工心脏装置植入术的重症心衰患者张先生(化名)各项指标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医院在重症心力衰竭救治领域的技术实力再获突破,更让濒临绝境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为更多心衰患者点亮了希望之灯。
张先生44岁,三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短、难以平卧等心衰症状,经心内科入院调整后症状皆得到改善;进一个月症状加重,发作频繁,几乎不能出院回家,经心内科抗心衰等药物调整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左心室明显扩大,最大舒末径达到了85mm,心脏明显扩大,且EF值仅为29%,二尖瓣中量反流,肺动脉压力增高,遂转到心外科继续治疗。
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经心外科王柏春教授团队及多学科对于该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讨论后,认为其符合人工心脏植入指征,决定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手术室、输血科及相关手术人员对该病例进行充分讨论及术前准备,于6月17日如期进行手术治疗,且手术当天为患者生日,历时四个半小时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严密的病情监测、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及细致的护理指导,张先生的心功能逐步改善,活动耐力显著提升,从卧床不起到能够自主行走,生活逐步回归正轨。两周后即顺利出院。

“术前连走几步都喘得厉害,现在出院回家,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张先生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充满感激,再三向医护团队表达谢意。他的顺利出院,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胜利,更离不开医患之间的信任与配合。

王柏春教授介绍,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每年发病率在心脏病患者中占5%左右,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人工心脏治疗:1、经优化药物、器械治疗后,仍存在严重症状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如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或反复因心力衰竭住院。2、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帮助患者维持生命,等待合适的供体心脏。3、对于不适合心脏移植或无移植机会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作为长期永久支持手段,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4、某些急性重症心力衰竭(如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短期使用左心辅助装置稳定病情。
哈医大四院为黑龙江省卫健委颁发的首批人工心脏手术资质单位,本例手术方式的完成标志着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直以来,科室致力于重症心衰的综合救治,在人工心脏植入、术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例患者的成功康复验证了人工心脏技术在挽救重症心衰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专家简介

王柏春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副主委
黑龙江省医学会大血管疾病委员会主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学组委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