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利民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2025年06月30日 20:51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6月30日电(张淼 马金童 )走进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利民村,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生活图景徐徐展开,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文化广场上踏歌起舞,孩子们或在广场嬉戏追逐,或在农家书屋安静阅读,处处都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氛围,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利民村锚定特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时代文明新风培育和文化服务阵地繁荣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利民村凭借出色表现,成功斩获“全国文明村”这一殊荣。

  特色产业旺起来,点燃富民增收“新引擎”。利民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菜园经济”为切入点,对闲置大棚、废弃宅基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让“菜园经济”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通过“合作社+小菜园”的创新运营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如今,152栋现代化大棚拔地而起,1200亩蔬菜订单纷至沓来,预计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不仅如此,还带动周边村屯2000亩土地参与其中。“1亩小菜园,两茬种植土豆、白菜,收入能达1万元;1亩大棚育秧后种蔬菜,三茬收入约1.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杜金凤在田间地头为村民算的这笔“增收账”,如今已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种植户的收入。

  基层治理活起来,奏响和谐善治“新旋律”。利民村创新构建“党建+网格”基层治理体系,设立特色“说事室”。8名网格员化身“民情哨兵”,通过150余次入户走访,建立起“收集-汇总-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累计化解土地纠纷、房屋修缮等矛盾47起,解决民生诉求65件。此外,还推出“积分存折”制度,极大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便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物资,在网格长的示范引领下,300余名村民主动投身基层治理队伍,累计兑换礼品110余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善治目标。

  环境乡风美起来,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利民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组建48人的环境整治专班,大力实施道路硬化、景观打造等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道路硬化1227米、边沟硬化3890延长米,安装栅栏1600延长米,打造300米长的党建一条街,修建流水桥98座,栽植花卉苗木超19万株,建成6.6亩生态景观带,实现了从“绿覆美”到“绿富美”的华丽蝶变。同时,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依托道德评议会树立先进典型,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最美家庭”评选、爱心帮扶等活动,让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村民心田。

  文化服务暖起来,点亮群众幸福“新希望”。利民村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文明实践站资源,设立十余个“一站式”服务岗,结合18项“小微权力”清单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将“惠民利民”的初心落到实处。东北特色“独角戏”、“二人转”及歌舞等20余场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惠及群众超2000人次。“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咱这乡村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村民张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百姓舞台”在家门口开演,公益培训、民俗活动接连不断,文化服务既接地气又有品质,切实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点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利民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层治理充满活力,人居环境优美宜人,文明乡风深入人心。村党委书记杜金凤表示,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利民村将以此为动力,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成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本,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和平镇愈发绚丽多彩。(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