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财经企业
首页财经企业
高温下的坚守:“机车医生”不惧“烤”验
2025年06月27日 16:17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6月27日电(武林)随着暑运临近,探亲、旅游和学生通勤客流成假期出行主力,列车开行频次和使用强度比平时显著增加。作为机车“脑科”医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务段三棵树车载设备车间更繁忙了。

  “今天我们要对DF4D型机车车下、车上进行检修作业,要全面检查,不放过细节。”6月27日8时许,三棵树车载设备车间哈东库修工队工长袁铁明在班前会部署工作。该工队位于三棵树机务段院内,负责192台客运机车车载设备日常检修及LKJ数据换装。倘若将列车系统比作一个人,那么车载设备便是列车的“大脑”,而车载信号工则被称作机车的“脑科”医生。

  “姜忠志负责检查车下接收线圈,刘海峰负责更换速度传感器,杨云龙负责车上设备检测,今天气温高,车上闷热,时间长人容易中暑,大家干活要麻利,但质量必须得保证!”工长袁铁明叮嘱道。分工妥当,准备工作就绪,大家背着工具包来到机车旁。此时室外温度达到了35℃,在烈日的暴晒下,机车内的温度更是高达50多度。

  “每台机车车下有四个接收线圈,机车两端排障器后各有两个,每次检查的车下设备就有6种。每一台机车都要进行5大类30余种型号车载设备的‘全身体检’,共有70多个项目需要检测,而且必须在40分钟内完成。”袁铁明说,暑运期间检测量增多,每天每组要检测10余台机车,每天步数大概在2万多步。

  接收线圈是机车信号设备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机车的“眼睛”,能自动反映列车运行前方地面信号机的显示状态和运行条件,改善了司机的瞭望条件。“机车信号接收线圈外观良好,安装牢固。”姜忠志和刘海峰钻进地沟,进行的是机车底部的信号接收线圈的检查,口里复诵着检查的标准。

  同时,袁铁明和杨云龙迅速登上机车,打开驾驶室的门,立刻感到热浪扑面而来,他们首先对司机驾驶室内的车载设备进行检修,核对车载数据,检查并试验机车信号。随后,两人又钻入狭小而闷热的机车“肚内”,过道只有50公分宽,两侧都是设备。置身于闷热的作业环境中,仅仅不到3分钟,他们的汗水便顺着额头淌过脸颊,如雨滴般滚落至衣服上。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为信号系统“把脉问诊”,全神贯注地检查着每一个信号插件、每一处线路连接,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细节。

  “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站着不动,全身也会不停地冒汗,更何况我们还要按照标准完成所有设备的检查、机车信号功能试验、数据下载等作业项目。”袁铁明说。经过1个多小时的检修与数据更新,在确保机车车载设备全部达到技术标准后,两人才松了一口气。

  10时15分,对讲机内传来机车马上就要拉到13道。听完,袁铁明带领大家整理好工具,取下悬挂在机车左侧的电务作业红旗,奔赴下一辆机车进行作业……(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