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1日电(仲若丹)5月21日正午时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太阳映照着钢轨旁跪伏作业的青年身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电务段海拉尔信号车间作业三工队工长于洋双膝跪在石砟上,脸几乎贴到轨枕上,手中的测试仪表在区间五点布局引接线间快速游走。“电压正常!”此时他正带队配合滨洲铁路线大型机械捣固施工任务。此刻,40公里外的该段调度指挥中心,妻子韩雪的目光正扫过监控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光点,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这对扎根北疆铁路的年轻夫妻,正在各自的“战场”上,守护着万里铁道线的安全畅通。


2019年盛夏,21岁的于洋背着褪色工具包走进海拉尔东信号车间。面对密如蛛网的电缆配线、精密复杂的继电器组合,这个毕业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愣头青”,开启了“刷分”似的学习模式,每天始终跟在师傅身后认设备、背图纸、写笔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沾满油污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设备参数和应急案例。车间老师傅至今记得三九天里的场景:三九天一个胖墩墩的小伙子蜷在机械室角落, 捧着《信号电路原理图》逐字推敲。
次年夏天,新入职的韩雪背着双肩包循着铁轨的声响而来。作为车间内勤“大管家”,她将上百份设备履历分门别类,用五色标签构建起“可视化管理系统”。当于洋和工友们克服春融期信号设备缺点时,韩雪整理的设备历史数据成了“治病指南”。“这姑娘像台行走的数据库!”工友们赞叹。
而真正让两人结缘的,是2021年那场持续47小时的除雪攻坚战。深夜,韩雪抱着保温桶给大伙送热乎饭时,撞见于洋背着30斤重的风力除雪机在高耸的信号机旁冲锋的身影,额头的雪水与脸上的黑泥冻成冰壳。“那时候就知道,这是个能把后背交给彼此的战友。”
2023年国庆节,也就是于洋担任该段信号中修车间作业二工队工长那一年,两张鲜红的结婚证在朋友圈刷屏,同事们却笑称这是“最仓促的婚礼”——典礼后的第三天,新郎就登上开往满洲里的工程车。满洲里宽轨到发场改造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作为施工小组负责人的于洋,带领队伍在霜冻期前完成了42组道岔的安装、更新与调试。在婚后的不久,韩雪也离开了海拉尔东信号车间,补充到该段调度指挥中心,负责浏览视频监控台。
聚少离多的日子里,韩雪认真做好视频监控工作,全年揪出关键设备隐患117件;置身中修车间的于洋则带队往返于牙克石、扎兰屯、博克图等地之间,在冰天雪地中参与成段更换钢轨、更换枕木、区间电缆大修等重点施工。虽然常常离别,但是因为工作沟通带来的交集,又让于洋和韩雪时刻觉得彼此就在身边。采访中,于洋清楚地回忆起,2024年春节前夕,他在博克图站更换“百年老站”轨枕时,手机震动传来信息,是妻子发来的博克图站微机监测曲线图和工作提示:“3DG电压波动异常,建议重点排查!"这种相互支持、并肩作战的感觉,“是属于我俩独有的浪漫。”于洋说。
如今,27岁的于洋和他的工友们管辖着滨洲线最繁忙区段的信号设备。18人的队伍里,“90后”占比超过七成,他在该段组织的“青工夜校”中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进行授课,让这群“铁路萌新”不仅夯实了技术业务功底,还提高“动手练”能力。指挥中心内,韩雪的战场同样“硝烟弥漫”。她和团队每天对该段管内88个站点进行2轮“地毯式”扫描,电子屏幕上每处异常闪烁都会触发“鹰眼模式”。
落日余晖中,于洋掏出手机展示屏保照片:身着蒙古袍的夫妻俩立于苍茫草原。“我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但扎根在北疆铁路,每当看见草原上的盏盏信号机绿灯发亮,都是属于我们的浪漫。”钢轨在春日暖阳中向远方延伸,如同这对青年夫妻仍在书写的长情故事——以责任为枕木,以担当为钢轨,在祖国北疆筑造起永不断续的安全通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