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18日电(包博洛 记者 刘锡菊)近日,舞剧《天工开物》在哈尔滨大剧院开票。
作为一座具有多元文化传统的城市,哈尔滨在过去的百余年间,一直以独特的欧陆风情被世人所称赞,更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近年来,哈尔滨在推动文艺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一波又一波的爱好者从各地飞赴哈尔滨,只为欣赏心中倾慕已久的顶级演出。

这部全网曝光量突破5亿“舞剧界的大片”系导演陆川首部跨界舞剧。据悉,该剧以舞绘史。除了“会飞”的天工“男团”外,宋应星以其六考六败、不囿世俗、用一己之力为中国科技“继绝学”,将一个时代的文明科技集中在巨著《天工开物》中,展现了大明理工男的“硬核帅”。

陆川通过舞台之美、服装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定义“明制美学”的舞台呈现。

《天工开物》舞美设计方案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

据介绍,剧中舞美设计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运用了这个概念,特别是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是典型的明代版画特点,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
服装设计参照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精巧的是,大量的农夫工匠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兼具原始的生命力与行业特点。
音乐创作上,采集大量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比如: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织丝的声音素材,简朴又传神。
整部舞剧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观众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亲眼目睹了宋应星如何在乱世中隐遁著书,以书为帆,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完)